王曉偉
摘要:大自然為我們人類的生存默默付出著,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不求回報和利益,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肆意踐踏。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腳步的加快,使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受到了傷害,環境問題越發嚴重。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加強環保意識,將每個人都列入到保護環境中來。喚醒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就要從小做起,喚醒當今的幼兒更是重中之重,教師是很重要的呼喚人,主動讓幼兒接觸環境,講環境的重要性,讓他們對環境產生興趣,積極的去探索、追尋,用教育的方式激發幼兒內心的環保意識與責任意識。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保教育;責任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94-01
一、創設優美環境,激發幼兒對美好環境的向往
美好的事物與環境能夠洗滌內心污濁的靈魂,讓人神清氣爽,而污濁的環境使人心情不悅。因此,我們更應注重讓幼兒維護美好的環境與事物,老師應在校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家長應言傳身教,共同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讓孩子們注意對身邊事物的感知,將不美好的東西隨手扔掉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將不美好的事物撿起會得到新鮮的空氣,潛移默化,讓孩子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在美好環境中成長。
(一)創設與教育要求想一致的良好環境。
給幼兒設置一個美好的良好環境,我認為創設良好的環境首先注意創設綠色的環境。因為綠色充滿了自然氣息,綠色給人帶來生機盎然的感覺,綠色使人精神煥發。我們幼兒園充滿綠色,在教學樓前創設了一大片草坪,種植了桂花、賈玉蘭、茶花、盤槐樹等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還鋪上了1000平方米的綠色塑膠操場,使幼兒園的綠地面積達到50%。幼兒園成為集美學原種“母子樹”。使他們的幼兒園成為“綠色之國”,讓幼兒懂得愛護一草一木,知道樹木帶給人類的好處。
(二)一日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環保行為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幼兒就由不自覺到為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提出“五學會,五不”的要求,既學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學會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入廁。不隨便大小便;學會走路輕,做事輕,說話輕,不大聲喧嘩;學會開小水,節約用水,隨手關水龍頭,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紙張、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一日活動中,我們都會帶給幼兒去園外撿紙屑,看到地面上果皮紙屑撿起來扔到果殼箱里,并班中開設“環抱地球小衛士“獎,即使獎勵他們,從而使孩子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
二、增強教師的環保意識,提高自身的環保素質
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豐富的環保知識,才能影響并帶動幼兒開展各種環保活動。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環保知識,關心周圍的環保狀況,了解國內外環保動態;另一方面,還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著裝整潔、手臉干凈,物品擺放有序;看見廢物主動撿、看見破壞環境的行為主動管。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
三、在家園一致的互動中讓環保教育得到延續
家庭中的教育更為隨意和普通,能夠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因此,應該注重家庭與學校相結合,老師和家長應共同協作,從多方面培養孩子。
(一)作為家長,應起到良好的帶頭和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感染孩子。提升自身的素質培養,注重環保書籍的閱覽,教育孩子環保的重要性,環保應從小事做起。家長應主動環保,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效仿著去做,并告誡孩子不應在公共場合做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行為,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對的,是不道德的,鼓勵孩子多奉獻,讓孩子從小做起。
(二)建議家長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請家長利用晚飯后或休息日帶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給孩子講解關于動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環保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父母通過言傳身教,隨時隨地的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告訴孩子由于人類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壞,所剩樹林無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在平時少用塑料袋,塑料杯,最好用紙袋、籃子、減少白色污染。對幼兒的不良習慣隨時糾正,使幼兒的發展、感受,可以與親人分享,得到親人的鼓勵、贊美、幫助,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四、加強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把握,強化幼兒的環保行為形成習慣
幼兒的環保意識在心中成形后,要在實踐中多多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將環保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時時環保,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當然,老師也要教育他們,凡事要從小做起,有時候即使一個很小的舉動也會帶來巨大的收獲,鼓勵他們,融入進生活。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的細節,那些都能使幼兒養成良好環保行為習慣。當孩子去洗手時發現垃圾箱附近掉出來一個空的牛奶袋子便把它扔到垃圾箱里,教師進行表揚,引導幼兒去主動學習這種環保行為,將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發現幼兒平時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浪費水資源等現象,教師就及時地曉之以理,及時提醒、督促,讓幼兒調整自身的不良行為,對于有良好行為的幼兒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只有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才能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總之,環保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了讓幼兒從小養成優良的環保行為習慣,我們不僅要為幼兒營造一個清潔、衛生、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還要為其創設人人愛環保,人人做環保的人文環境,使其親身體驗到環保的價值,從而在其幼小的心靈中萌發環保意識,形成環保習慣。而這一切僅靠幼兒園一份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家庭等更多社會資源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朱潔. 淺談幼兒環保教育的開展方式[J]. 新課程(教師),2010,03.
[2]鄧新竹. 在生活中環保——淺談幼兒生活化教育與環保教育的有機結合[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
[3]張雯. 播撒綠色種子 收獲環保之花——淺談幼兒的綠色環保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2013.
[4]薛紅. 環保從小、從細做起——淺談幼兒環保教育[J]. 新課程學習(上),2013,01.
[5]高慧琴. 淺談幼兒環保教育滲透于環境創設中[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