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重要補充,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然而現階段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剖析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教學改革意見。
【關鍵詞】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第三產業對經濟所作貢獻越來越大,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15年我國共有41.2億人次國內或出境游,相當于全國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可以說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需要大量的人才。然而現階段旅游專業學生的能力和業務水平不盡人意,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對旅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以培養出既掌握必要的旅游知識,又具備較強的旅游專業實踐技能和服務精神的綜合性人才。
一、旅游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選擇不當
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都將旅游專業與酒店專業合并為一個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側重于酒店專業課程的開發,而忽略了旅游專業課程開發與教學。即便開設諸如旅游概論、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法規、旅游心理學等相關的旅游專業課程,但也因為相關課程的專業性太強而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中職學生沒有經過高中基礎知識系統的學習,其自身知識面存在局限,認知能力、知識結構、欣賞水平、審美情趣、價值觀等很欠缺,無法理解并接受專業性強的課程。在教材選取方面多數中職學校多選擇以理論基礎為主的教材,大量枯燥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2、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未來旅游業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這對于我們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既是機會又是挑戰。因為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其更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然而,一些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并沒有順應市場的需求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仍然把教師自己作為課堂的主角,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講的多、學生動的少直接導致教師上課講的很辛苦,而學生并沒有實際掌握多少知識技能。
3、缺少必要的實訓教學和實踐
旅游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科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該特性決定了旅游教育必須重視實踐教學,不能只強調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現階段一些中職學校由于辦學條件的限制或是對于旅游不夠重視,導致學校內缺少甚至沒有旅游專業相關實訓設施,進一步影響實訓教學的開展,使得相關學校更注重于理論課程上的開發。而實踐教學集中到第三年頂崗實習上,這種兩年理論教學加一年實踐教學的“2+1”教學模式,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浮于表面覺得枯燥無趣,在實踐時由于時間間隔太久又不能很好的聯系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勝任其崗位,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效果。
4、考試評價體系單一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的與普通高中不同,它更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一項實踐技能。然而一些中職學校仍以傳統的選擇題、填空題、論述題的試卷形式作為學生評價依據,這并不能很好的檢測學生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有甚者為了提高考試的合格率,而降低了考試的難度,也加劇了高分低能“人才”的出現。
二、旅游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1、從學生實際出發科學設置課程
中職學生的基本學情是歷史、地理、文學等基礎知識儲備比較薄弱。在講解人文旅游資源、自然旅游資源時必須要求學生有相關知識儲備。因為在設置課程時就要求設置像中外歷史、中外地理、中外文學等相關基礎知識課程,而這些基礎知識的教材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的教材,或者一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行編輯一些基礎知識簡本,既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達到教學效果。至于這些課程的設置時間上,筆者認為可以放在第一年的上學期與語數英等公共課一同學習,為后面的專業課程學習打好基礎。
2、轉變教學觀念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中心,在教學過程要求教師不能以自身為主體長篇大論地講授,應該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讓其成為學習的主體。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進行教學。
(1)案例分析。旅游專業屬于服務行業,其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不可控的突發狀況,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應用案例分析教學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例子,讓學生參與到這些案例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多媒體演示教學。在理論教學方面,在講授各種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等知識點,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學生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這時候就要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來幫忙學生理解,并且還能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3)小組討論。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點,教師可以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得出結論,最后教師再歸納總結,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3、加強校企合作
在教師層面,一方面可以從旅游行業中聘請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到校擔任實習教師;另一方面根據學校教師的自身情況,適時安排老師下到企業一線進行鍛煉學習;將理論教學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在學生層面,一些實訓設施設備不全的學校可以打破“2+1”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下企業進行實踐,一方面可以學習到企業最新技術和知識,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相對滯后的技術和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剛剛熟練掌握的理論知識投入實踐進行檢驗,便于及時的總結反思。
4、完善考試評價體系
為了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采用多種形式的考試方式進行評價。諸如,將平常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發言情況等作為日常成績按照一定比例納入總體考評中;對于一些實踐比較強的科目如《導游業務》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景點模擬講解,把講解的情況作為該科目的成績;也可以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定期下企業實習,將企業的表現納入考評成績內。
三、結語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默默工作的一線人員,而中職學校則擔負著培養他們的重擔,為了未來的挑戰,中職學校必須勇于創新,破除滯后的錯誤的教育思想的束縛,為社會培養更多能很好適應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的動中職畢業生。
【參考文獻】
[1] 黃 葵. 淺談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教學改革[J]. 新校園: 理論版, 2011,7:55-55.
[2] 曾 石. 淺談中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J]. 當代旅游: 中旬刊, 2012,6:95-96.
【作者簡介】
阮章邦(1986—),男,福建福州人,本科學歷,福建海洋職業技術學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