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教育一直是多數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掌握到知識,是每個數學教育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問題教學法就提供一個模式,通過如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問題的一套教育方法,使得更多的學生從自己出發,提升數學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自主學習
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方法的應用的得到了很多一線教師的實踐,如何才能讓學生最全面的理解并解決數學問題是每一個數學老師迫切希望解決難題。而問題教學法就是很多老師的首要選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出問題,老師給予相應的分析幫助,或者是老師主動提出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解答思路,進而解決方案,都可以讓學生更好,更主動的掌握好知識點,熟練思維技巧。可是如何做好問題教學,是每一個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將教材需要教授的知識點用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活動中,掌握問題本身所代表的知識點,從而培養學生的關于對現實活動中,發現問題關鍵,找尋解決思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進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樣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的課堂上要么是教師通過教學要點,給出發現問題的情景,學生通過自我感知,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語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找思路,發現關鍵節點,自主解決問題。或者是老師主動提出問題,給予學生一部分的解決線索,然后通過學生間相互的討論以及共同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解決問題,獲取相對應的知識。問題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套學習新知識的方案,通過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理解,破解思路到最終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發揮。
問題教學法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脈絡進行的整個教學任務的過程,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誘導學生分析已知條件,對應課本的相關知識點,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素,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效果,重點講解學生不能自我掌握的部分,針對性的講解關鍵點,引導學生最終解決問題。這樣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的抓住學習的要點,習慣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主動的分析問題,并將問題的條件逐一進行分析,最終達到自我學習的,自主學習的目的。打破了老師灌輸,學生吸收的傳統模式,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在嘗試自我解決不了時,才求助老師,這樣老師更加容易掌握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而可以針對難點進行加強訓練。因此,問題解決法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將會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生動具體,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學生也可以自我解決。
二、問題教學法的原則
1、適度適量原則
由于數學教學任務都是與數字圖形有關,對于在學習過程的,由于教學任務的要求,對于特定的章節,是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對于的問題表述,問題教學法可能會遭遇到瓶頸,此時教師應當主動的提出問題,由于老師的生活經歷更加豐富,更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問題。如果是學生完全可以理解的范疇,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老師應當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由于初中學生思維邏輯性不強,因此教師應當控制學生的提出問題的寬度,主動幫助學生完善問題的條件,量化問題的關鍵,只有把握住無論是老師提出的問題,還是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的質量,才能確保問題教學法的有序運用。
2、因人而異原則
由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現實情況,可能導致學生之間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認知能力差距較大,對于同一個問題,老師在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時,有的學生能夠完成,有的學生不能夠完成;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好,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不好;有的同學能夠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有的同學不能夠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主動進行詢問幫助,對于某些同學的不完美表現要提供幫助和安慰,避免因為問題教學法導致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降低。同時對于同一個學生在學習不同的知識點時,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教師應當及時的發現學生之間的變化并根據學生的變化來安排不一樣的問題教學法的內容。
3、復習鞏固原則
不管問題教學法是以怎樣的形式進行開展的,最終的落腳點都是要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因此在學生通過問題教學法開始接觸到新的知識點,并對新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了之后,老師應該主動將與新知識點類似的問題,或者將問題換一個表述形式重新讓學生再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鞏固復習的效果。問題教學法只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積極手法,不管問題的解決是如何的多種多樣,最終的都需要將新的知識進行不斷的鞏固,進而達到教學任務要求。
三、問題教學法的控制
1、提出問題的邏輯性
因為問題教學法中的問題的提出是根據教學任務或者教學知識點的要求來提出的,應此需要把握住提出問題的邏輯性,不能因為問題,所以問題需要老師積極對條件進行分析,誘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大膽的提出問題。同時要把握的學生積極參加的心理,不要將問題設置的過于簡單或者過于隱晦,使得學生對于提出問題沒有頭緒,將達不到問題教學法的要求。
2、問題的解決
提出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重點是將解決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整理出來,讓學生在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對于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如果只是單純的討論將問題無限的擴大,只是在提出很多的問題,卻不著手將問題解決,就會偏離問題教學法的初衷。
3、關注學生的狀態
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是教學的主要目的,關注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習能力的變化,是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所遇到的所有問題的關鍵,因材施教是讓學生做成長的主人的重要一步。因此,不管是提出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要了解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得到成長。
4、簡單案例說明
在初中學習任務中,有一章是關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對此教師可以:(1)給出一個圓或者是一枚硬幣,啟發學生闡述這個圖形的特點。(2)讓學生想象其他類似于該圖形的其他事物。(3)對稱。(4)讓學生尋找其他的對稱性事物。(5)老師總結軸對稱的圖形的特點。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充當的就是全程啟發督導的作用,重點是將問題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對于整個知識點熟悉掌握。
四、結束語
問題教學法是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作用發揮著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熟練掌握知識要點,同時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增加自信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的使用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是對教師對教學進度控制的要求很高,這是一個既考驗學生,又考驗教師的重要事件方法。
【參考文獻】
[1] 郭明椿. 問題教學的首要法則與情境設計[J]. 新課程綜合,2010(10).
[2] 鄭錫華.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技術通訊, 2007.
[3] 劉俊書. 問題教學法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時代經濟與科技, 2012.
【作者簡介】
于佳麗(1987—),女,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會事務局教研室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