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嫻蘭
摘 要: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學業指導工作逐漸深入,汲取當代建構主義對于學習本質、學習過程的認知與理解的先進理念,有助于轉變高校學業指導理念,有助于大學生個體主觀經驗的積累,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解決不同階段學習困惑,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觀;學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195-02
大學生學業指導,是建立在師生合作和互動基礎之上的,旨在幫助高校學生面對和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專業、課程、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的問題與困惑,并結合學生的興趣、能力等個性化特點,有條理、有步驟地促進他們的學習,實現學生個體的自我價值。學業指導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大學生學業指導的狀況
學業指導作為一項制度,起源于美國,并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實踐和發展,已經成為美國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業指導工作相對于國外而言,國內高校起步較晚。從目前高校管理發展看,學業指導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的學生管理部門以及教務管理部門具備了一定的學業指導意識,目前也有不少高校陸續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學業指導活動,例如,新生入校時進行專業學習內容和就業前景的介紹,對新生如何適應大學學習模式進行指導;舉辦講座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有的高校專門設立了學業指導中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些高校印發了學業指導書冊,為學生提供書面的學習指引,幫助學生規劃在校學習生活等等。但是,國內的學業指導尚處于發展初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學業指導缺乏宏觀規劃,沒有形成相應的制度
有的高校在軍訓的同時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有的高校在開學后的幾周內會以講座形式教學生運用網絡學習資源,有的則開設了新生選修課程,幫助新生適應大學校園的新環境,有的高校則是由各系進行專業學習的指導與教育,這些學業指導活動較為零散,具有較大的偶發性,缺乏宏觀層面的規劃,且主要針對新生進行,缺乏連續性和整體性,從而導致長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視當時學生情況而定,并沒有形成相應的制度加以固定化、系統化。
(二)學業指導的開展以管理部門和教師為核心
目前,各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學業指導的形式較為多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高校開設了作為選修課的學習指導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和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有些高校建立了專門的學業指導中心,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各種形式的學業咨詢服務,也有高校設立了導師制,導師在專業選擇、學習等方面進行指導。
但是,從學業指導的本質來看,依然是以管理部門和教師作為核心,自上而下地進行學業指導。因此,在強調以集體指導方式進行學業指導的同時,往往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目前的學業指導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只在較為宏觀的層面進行規劃與指導,具體到每個學生個體時收效甚微。
(三)學業指導內容較為單一,缺乏可持續性
大部分高校在進行學業指導時,較為注重大一新生的學業指導工作。由于大學入學時間相對集中,對新生的學業指導工作往往在入學教育中一并進行,學業規劃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個體的發展而言,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隨著年級增加而不斷變化的過程,入學時的學業指導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在大學不同階段的不同學習需求,從而缺乏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引導。另外,高校開展的學業指導的內容偏重于學生對學習適應性的教育,側重于學習內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導。實際上,學業指導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心理、學習方法,還應當包括發展學生自我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相銜接的能力,這樣才能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重視學生的普遍性問題,缺乏個性化指導
目前,高校學業指導工作的普遍做法都較為重視學生群體的普遍性問題,指導內容比較籠統,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當學生有學習困惑時大多比較茫然,不知道該求助于什么部門或者哪些老師。
(五)學業指導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評估
目前,高校的學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的評估,也就是對于學業指導作用的評估基本沒有開展,學生在接受了學業指導后,應當有反饋機制,幫助管理部門對學業指導工作開展的效果進行評估,調整學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切實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二、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學業指導模式
建構主義對學習本質、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情境的認知和理解,為學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支撐。學業指導應當圍繞學生自身特點與需求,尊重學生個體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創設積極引導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學會協作、學會學習,讓學生進一步進行學業規劃,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持續性,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建構。因此,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學業指導模式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以解決大學不同階段的學習困惑和發展需求為基本內容,兼顧普遍性和個性化指導方式,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并推動學業指導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方向發展。大學本科的學制一般為四年,在大學的每一學年中,學生的學習困惑、學習需求以及心理狀態都有不同的特點,為了使學業指導工作有連續性和可持續性,下面以大學階段為視角,探討每個階段的學業指導問題。
(一)以不同階段學生學習需求為核心,設立學業指導
目標
學業指導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美國學者齊莫曼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彌補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能夠及時調整和運用學習策略,學習成績一般也要高于學習自主性差的學生。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所展開的一個由未知到已知的認知過程,期間還伴隨個體的情緒情感體驗,以及意志鍛煉的過程。不同的大學階段有著不同的學業指導目標。
大一新生的學業指導工作應當圍繞學生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而展開,目標是新生能夠很快適應大學生活,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并充分了解專業狀況,幫助學生做好大學階段的學業規劃。大二學生的學業指導應當側重于學習經驗、方法的交流,培養專業特長和技能,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修正學業規劃,加深對專業的理解。大三學生的學業指導側重考研和選擇職業方面的指導,提供相應的政策咨詢,引導學生客觀自我評價,調整學習目標。大四學生的學業指導應當側重于職業所要求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也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繼續學習建立基礎。
(二)依據不同階段學業指導的目標,構建合理的內容體系
依據不同大學階段目標的不同,學業指導的內容側重點有所不同。大一新生的學業指導,內容可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專業和職業的介紹;如何做好四年的學業規劃;明確大學學習活動的特點以及學習心理的調整;培養學習興趣;學會與同學、教師交往與交流。大二學生的學業指導應當側重于以下內容:研究意識的形成與培養;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了解職業所需的能力結構;專業學習的交流;學習方法的調整。大三學生的學業指導應當側重于分析自身的身心特點、個性特點,以及總結以往的學習經歷,做好考研或就業的準備;了解相關考研和就業的政策,參與相關活動。大四學生的學業指導側重于總結實習中的經驗與教訓,為走上職業崗位奠定基礎,進行全面的素質拓展活動。
(三)學業指導的途徑與方式
學業指導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方面的指導信息,而應當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性充分發揮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行為才是積極的,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去建構意義。因此,學業指導應當采取多種方式,創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調動個體的積極性。
1.集體指導與個性化指導相結合。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學生方面的困惑問題,可以采取集體指導的方式,可以是講座形式的,也可以發放指導手冊。另外,還可以像有的高校那樣,設立工作室,一對一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心理調適。
2.學校層面與院系層面的學業指導有機結合。學校層面的學業指導工作應當與院系學業指導工作相結合,學校層面的學業指導工作主要從學校學習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入手,院系主要針對學生專業學習方面,學習規劃以及與職業銜接而展開工作。
3.結合有關課程,系統化進行學業指導。無論以選修課方式進行學業指導還是做講座的形式開展,受眾面是比較有限的,學業指導工作不妨納入相關的必修課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受學業方面的指導,并在與授課教師互動的過程中,雙方共同建構意義。目前,國內的很多高校都開設思想道德修養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這些課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教學和探討,學生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示。
4.專題講座、校園活動作為輔助。建構主義認為情境非常重要,創設情境讓學生之間進行協作和對話,有助于學生建構意義。因此,高校還應當舉辦各種校園活動,尤其是以學習為主題的競賽互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5.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現代化的網絡技術為學業指導工作增添了新的途徑,通過網絡可以滿足其學習需求,了解學校制度政策,及時解決學習困惑等。
(四)學業指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學業指導職能機構,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確保學業指導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學業指導工作人員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困惑與需求,并通過分類分階段的學業指導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助與指導,定期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調整學業指導工作的方式方法。學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學校各級各系的教職工認真思考,加強交流與學習,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涌金,徐斌.試析大學生學業指導的基本要素[J].教學研究,2012(5).
[2]鄭秀英,舒心,崔猛,趙勛.我國高校大學生學習指導:問題與策略[J].教學研究,2013(11).
[3]戴樹根,彭立春.生涯發展理念下的大學生個性就業指導探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4]陶敏.美國就業指導制度變遷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2(5).
[5]崔軍,汪霞. 麻省理工學院學業指導體系研究[J].江蘇高教,2014(2).
[6]丁忠利.加強大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工作的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
[7]于明翠.關于建立大學生學習指導系統的設想[J].中國高教研究,2000(8).
[8]翟波.高校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