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教學不僅僅是一項關于演奏技巧的簡單教學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不同年齡層次與不同水平的學生,還要兼顧到其學習興趣、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狀態。因此將教育心理學恰到好處地運用到鋼琴教學中,可以充分激發學生鋼琴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鋼琴專業素養,以及鋼琴表演等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也起到了較強的輔助和促進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鋼琴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26-01
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鋼琴基礎不同,有的學生從小學習鋼琴,有的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鋼琴,學生的水平差異很大。同時由于在中職學校教學中,鋼琴作品的內容涉及較廣,技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僅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通過反復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通過因利勢導,因材施教,并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優勢來提升鋼琴教學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可以說,在鋼琴教學中融入教育心理學,這不僅是鋼琴教學的需要,也是增加學生學好鋼琴自信心的需要。本文圍繞教育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來闡述教育心理學對鋼琴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教育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從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理論來看,他認為價值感來源于人自身,就像一切存在價值都是人的潛能一樣。教育應使學生獲得價值感,應該挖掘、激發學生的內在價值,使受教育者獲得生存的意義。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由于中職院校許多教師單純的從職業技能教育目標出發,只注重了學生鋼琴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興趣,以及接受程度。使學生對于鋼琴的表現力不太了解,引不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教學質量自然也差強人意。結合教學中的這些具體問題,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運用了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作為鋼琴教學的理論指導,進一步增強了教育的力量,提升了教學水平。這是由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引導功能的作用所決定的。在鋼琴教學中,針對學生技能水平不一樣,興趣和心理素質不一樣等特點,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的優勢,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學內容,并積極地投入到鋼琴學習中去,也才能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的水平。因此無論是從教學層面來說,還是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說,在鋼琴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的合理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教育心理學是促進教師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重視學習,不斷增強自己心理素質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和推進下,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但由于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不足,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使鋼琴教學中呈現出一些不足。而教育心理學的運用恰好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準備和強有力的幫助。以下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特點,以及鋼琴教學的需求等內容,進行具體的探討。
1.由學生的興趣入手,增強鋼琴藝術對學生的感染力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只有真正的從內心里熱愛,才能夠用心地去學,并積極地向更高的層次去努力。從教育心理學的性質特點和理論要求來看,興趣對于教育更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鋼琴學習一方面是出于專業學習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但相對于后者來說要求學生的鋼琴技能較高,而前者則是從學習任務出發的。這就需要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細致的教學指導,培養學生對鋼琴的熱愛,才能增強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另外,還可以通過從思想和心理上的熏陶,發現學生身上的學習優點,增強鋼琴藝術對學生的感染力。
2.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育心理學中提出教師是否可以與學生心理相容。在鋼琴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觀念上過于守舊,只按照教材要求來完成教學任務,而對一些非鋼琴教材的內容過于抵制,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容易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落差。而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夠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滿足與良好的情緒中,與教師進一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可以實現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曲目,以及當下流行的一些音樂元素,以及網絡中當紅的一些音樂作品,都可以讓學生來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并幫助學生正確地進行練習,既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又能達到激發他們鋼琴學習的欲望,由此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從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出發,增強科學的鋼琴教學方法
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求將鋼琴專業的演奏技巧教授給學生,還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強調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力,以及在鋼琴演奏技術上的不斷提升。如可以通過制造一些在舞臺演奏表演的機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鋼琴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曲目,在演奏技巧和藝術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鋼琴學習的良好心態,使鋼琴教學有序的進行。同時,心理素質是鋼琴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臨場演奏水平和學習掌握程度。因此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從鋼琴藝術與心理素質方面得到同步的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鋼琴教育中,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的特點,研究中職學生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現狀,抓住學生的學習和興趣特點,科學地引導學生,全面激發學生對鋼琴藝術的熱愛。并注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進一步有的放矢的進行鋼琴教學。同時,還可以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來調動學生的心理因素,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指導課堂教學,使鋼琴教學更具有科學性、藝術性。
參考文獻
[1]范晶晶.教育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的地位與應用[J]. 科教導刊(上旬刊) . 2014(04)
[2]韓暄. 論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的內在機制[J]. 科技展望. 2016(04)
[3]劉慶慶.淺析鋼琴教學中的教育心理學問題及心理素質培養[J]. 群文天地. 2014(32)
[4]孫薇.論高職鋼琴教學中四手聯彈合作能力的培養[J]. 外語藝術教育研究. 2016(01)
作者簡介:蔡玲嫻,女,(1978.10-),湖北十堰人,職稱(學位):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現在所在單位:湖北省十堰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