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萍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實現教學創新不僅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法寶,更是滿足教學需求的重要保障。為此,要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有一個系統整體的認識,從課堂導入、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和方式等方面的創新,以期為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前提。
關鍵詞:教學創新 小學數學 教學環境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51-01
小學數學教學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操作、綜合抽象以及猜測探究的能力,激發廣大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初步具備利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創新,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值得倡導和推廣。
一、創新課堂導入工作
導入工作對小學數學而言意義很重,是實現教學創新的關鍵一環,為保障教學創新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在課堂導入時要遵循精煉化和恰當化的理念,這不但引起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培養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而且能夠先聲奪人,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為整堂課的高效開展夯實基礎。
首先,教師不妨創設課堂導入的情境,要使學生贏得課堂的主導權,就要密切聯系課堂教學的內容,恰到好處地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興趣,打破數學教學枯燥乏味的局面。例如,在學習分數的知識時,教師為方便學生理解分數的概念和基本含義,可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餅,并平均分成六份,使學生便于理解分數的定義。其次,在導入新課時,教師要不忘操作演示。小學生正處在童年階段,盡管心智發育不夠成熟,但智力水平已得到相當程度的開發,同時對新鮮事物常保留一份好奇心。教師要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做好相關導入創新。在學習幾何知識時,要充分運用教學設備和輔助用具,通過鼓勵學生自行拼接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使學生加深理解兩種圖形的性質,為掌握圖形的定理做足準備。再次,教師可事先準備“疑問問題”,在課堂正式開始前設置提問環節,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面。例如,學習“分與合”的內容時,需要將一個較大的數分成兩個較小的數。教師可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將5個桃子分一分,有幾種分法?教師可引領同桌之間的兩位學生相互探究,學生們通過兩人之間的團結協作,就能得出答案:5能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不難發現,在課堂導入時留下問題懸念,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疑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使學生在解決疑問的同時挖掘數學思維。
二、創新教學環境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通常由教師講解課堂知識點,使學生理解,再通過做一些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但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能維持20min左右,當教師長時間講課時,孩子們難免出現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導致一些知識聽得不明白,再加上由于懼怕教師而不敢單獨提問,進而延誤了學習的有利時機。
通過教學環境的創新,精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掌握學生的各種行為方式,切實關心學生的成長,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講解“九九乘法表”時,教師若一味地讓學生背誦1x1=1,…9x9=81,學生們會難以理解得到這個結果的原因。因此,教師可摒棄這種枯燥教條的教學方式,找9名同學,讓每個孩子手里拿9張紙,并向其他學生提問9個同學手中的白紙數量,這就容易解釋9 x9=81的原因了。學生們由于深入教師環境中,注意力自然十分集中,不但能降低教學難度,更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三、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以往小學數學教學往往以教師宣教、學生被動聽講為主要模式,這帶來了很多弊端,同時,由于廣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在深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難以為繼,對于教學活動的作用逐漸式微,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變得尤為必要。
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單方面宣教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公,教師則要“退居二線”,僅扮演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的角色,將更多的思考機會留給廣大學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直觀化,使學生得到不一樣的數學體驗。同時,教師僅點撥一些難點和重點,其它部分均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式學習。例如,在學習“直線、線段和射線”方面的內容時,對于不同幾何圖形的性質定理,僅憑教師講述往往不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反而容易把不同知識點相混淆。為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直線、線段和射線”實物展示給學生,使其能快速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學生們看到屏幕上顯示的高速公路,則會明白直線是往兩端無限延長的;看到筷子,則會明確線段需要固定兩個端點;看到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則會明確射線是由一端發出的線。通過這種圖文并茂、精彩紛呈的自主探究學習,極大地提振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孩子們學得快、記得牢,通過教師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數學知識海洋的樂趣。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僅發揮指導和點撥的作用,在減輕教師講課負擔的同時,為學生創造了更多自主思考、自由討論交流問題的機會,進而活躍了孩子們的數學思維。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在課堂導入、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加強創新,增強教學創新意識,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貫穿到教學的自始至終,著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情,滿足孩子們對數學知識的需求,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敏,丁軍.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 課程教育研究,2014,2(05):149.
[2]唐延飛.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 課程教育研究,2014,15(21):157-158.
[3]李士芳. 探析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實現教學創新[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