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娜
摘 要: 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逐漸遭到淘汰,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則異軍突起,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非常顯著的作用。本文結合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特點,對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互助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242-01
前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帶動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變革,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得以涌現,在推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手段,能夠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互幫互助精神,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備受矚目。
一、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之間以及小組與小組間的互幫互助,相互競爭,形成良好的課程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實際上可以分為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兩種,自主學習是指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強化其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互助學習也可以說是合作學習,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進行知識的探索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把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體現出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學方面意義重大。
二、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1.營造課堂氛圍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立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造出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教師應該盡可能減少課堂上的強制性約束,通過引導而非強制管理的方式,對課堂紀律進行維持。應該認識到,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不能一味壓抑,而應該通過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忘掉自己教師的身份,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能動性。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指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越受學生的愛戴,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就越能夠順利展開,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教學內容
相比較語文等學科,數學的抽象性更強,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學習起來更加困難,也更加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立足教材內容,對其進行延伸和拓展,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使得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驗,去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具體來講,應該將數學教學活動與生活場景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生置于貼近現實的問題情境中,使得學生可以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例如,在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生活場景:兩個小朋友去超市玩,看到大大的西瓜,于是每人拿出一點錢,買了一個,假如兩人出的錢相同,則應該怎樣對西瓜進行分配?學生回答每人1/2,那么如果買西瓜花了4元,其中一位小朋友拿出了3元,應該分到多少西瓜呢?學生經過計算,回答應該分到3/4。通過這樣的貼近現實生活的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為自主互助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創新教學過程
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對傳統死板僵化、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和創新,營造出一種類似于科學探究的場景,從而使得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或者合作分析的方式,發現其中的問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認識到,探究化的教學應該能夠使得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和完善過程,通過親身體驗,了解數學研究,從而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僅如此,探究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或者結論,而是對于探究過程的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盡可能避免過早的符號化,而應該對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展示,使得學生可以在探索中獲取全新的體驗,體會成功的喜悅。例如,在對梯形面積進行教學時,考慮到其不屬于規則圖形,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輔助線,對圖形進行分解,結合已經學過的三角形和矩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到梯形面積,進而逐步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圖形分割的原理和技巧,提升教學效果。
4.強化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合作,從而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的溝通交流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進行培養,強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充分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進行分組,確保小組之間的平衡,做到因材施教,推動學生能動性、創新性、獨立性以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的全面發展。小組的劃分在合作學習中意義重大,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劃分,也可以由學生自主結合成相應的學習小組,教師進行適當的輔助和調整,前者可以保證小組之間的平等競爭,后者則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持續推進下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如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精神,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會新.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3,(11):40.
[2]韓華.小學數學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5,(36):43.
[3]秦衛萍.實施小學數學自主、互助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1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