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霞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推進,小組合作已經成為新課改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如何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成為教師思考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從出生開始就缺乏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喜歡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學習,缺乏集體的合作意思,如何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中通過互動,形成知識技能的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下面以我從教多年的低年級教學經驗來談談怎樣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要有合理的小組搭配
在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方面,我一向喜歡四人小組。四人小組里面分別有一個優生、兩個中等生和一個學困生。這種構成能在最大范圍內實現學生的互動,既保證了組內各個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互補,又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展如果不平衡,甚至出現較大差異時,教師應根據測試成績、學生個別差異,以及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各小組的合作狀況,及時進行人員調整,使之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
二、要有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置身于合作學習中,前提是必須創設一個安全、自由的氛圍,一個和諧、適宜的課堂人文環境。事實證明,學生只有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在愉悅、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才能縮短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一種凝聚力和向師力,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振。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敢想、敢說和敢問,才能激發合作的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合作活動中。例如在合作前說一個簡短的笑話,引用一些錯誤的例子,這就有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氣氛,還可以利用爭當小組長的激勵機制來調適“努力我能行”的競爭意識。
三、學會傾聽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過程。聆聽別人的交流才能從中發現、發散、創新乃至創造。實際教學中往往只重視說,而忽視聽與記,以至于讓學生重復一下別人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充分發揮小組這個陣地,強化學生傾聽的方法。例如在講“9加幾”的計算方法時,為了讓學生知道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我會讓學生聽完其他同學的想法后,說說有哪些方法。結果學生在這個時候傾聽得特別認真,之后還展開了方法大集合。
四、體驗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講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千年古訓。可是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往往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甚至抑制了學習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卻能激活一個人潛在的巨大自信,使他在上課時更能專注傾聽他人的講話,走向新的成功。例如,我在教學“數20以內的數”時,我讓學生各自數一數:桌上一共有幾根小棒?當學生不約而同報出20根后,我又說你是怎樣數的,誰來說給大家聽聽?被我請到的第一位學生站起來一根一根地數到了20根。我又問誰還有不同的數法嗎?這時我看到了一張充滿自信的臉舉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來,說出了觸動大家心弦的數法:我是兩根兩根數到20根的。受他的啟發,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數法油然而生。我不失時機地稱贊道:“像某某同學那樣專心聽他人的講話,還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為教師,把握住這種成功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得到心理的滿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課堂上更專注聽課。
五、讓小組里的差生愛說話
長久以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出一個思考的問題時,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快反應過來,急急忙忙舉手,甚至會立刻喊出來,不管回答得是否正確,總之能夠回答問題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而成績較差的學生需要時間考慮,一般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課上我們為了取得熱鬧的學習氣氛,很多時候會疏忽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的關注。這一現象直接阻礙了他們進步,必須解決。所以,應及時地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心理控制訓練,養成即反應迅速又考慮全面的思維習慣。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較多的思考和展示的時間。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成績較差的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們展示的題目。有時過于簡單的題目好像對他們不夠尊重。要把握好出題的難度,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雖然只是一年級,但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從低年級開始培養,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教學效果。班級中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普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各學習小組間能互相合作、敢于競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保證,也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婷婷.芻議一年級學生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版,2012(2).
[2]尹蓮英.培養幼兒學會傾聽的好習慣[J].考試周刊,2015(68):196.
[3]張立華.激勵自主合作學習營造開放數學氛圍[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