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筱原
一、情節省略接白
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對一些情節會有省略和跳躍,作次要處理、一筆帶過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這些略寫的內容就成為文章中的留白,教師可利用這一“空白”用做口語交際的重要素材,對課文做必要的補充,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如,在《自己去吧》一課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小鴨剛下水時心里怎么想?開始游泳時遇到哪些困難?它學會游泳后心里怎樣想,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學生在組內邊讀邊想邊表演。讓學生明白鴨媽媽想讓小鴨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事事都依賴父母,了解獨立對成長的重要性。接下來口語練習:
我想對小鴨說: ____________
我想對鴨媽媽說: __________________
每個孩子的生活閱歷不相同,他們的情感體驗也是各式各樣。教材中留白的正是對這些內容的整理與補充。教學中,我們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接上,立體地詮釋文本內涵,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
二、結尾想象續白
在課文中,文章結尾留出空白,讓給讀者進行聯想、續寫,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情況隨處可見。教師可以學生讓利用這些“空白”進行遐想,對課文結尾做延伸。
如,寓言故事《坐井觀天》中最后一部分: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苯處熆梢愿鶕@段話設計相關練習: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呢?跳出井口后故事又將怎樣發展呢?這些內容課文中都沒有交代,讓學生順著故事情節展開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個鮮活、有趣的畫面,加深了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
三、句式遷移補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捕捉言語之中的運用規律,讓學生“遷移”一番,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方式進行說話訓練。許多課后練習中都涉及到對句子的仿寫,給原有句式補上學生的想象內容。這樣的口語訓練既拓展了課文,又提高了口語能力,還鍛煉了寫作能力。
如,《比尾巴》一文,通過比較,告訴學生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師可以安排這樣一個拓展的口頭練習:不同動物的尾巴不一樣,也有許多動物的嘴巴不一樣,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比比幾種動物的嘴巴,編一首“比嘴巴”的兒歌。教師出示公雞、鴨子、老鷹三種動物嘴巴的圖片,并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遷移”模仿,要求:(1)三問三答;(2)回答問題語句要完整;(3)注意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有了這樣的句式為扶手,學生馬上開始了討論。
反饋成果:
誰的嘴巴尖?誰的嘴巴扁?誰的嘴巴好像一枚勾?
公雞的嘴巴尖,鴨子的嘴巴扁,老鷹的嘴巴好像一枚勾。
學生比較了這三種以外動物的嘴巴,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身熱打鐵,讓學生把想說的記錄下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句式,又培養了說話能力。
四、插圖巧用填白
低段語文教材都配有或形象生動,或活潑精準的插圖。插圖與課文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它不僅濃縮了課文內容,還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隱含其中。插圖的直觀形象深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來看,他們對抽象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因此,課文中一幅幅生動、多彩的畫面就成了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課文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插圖直觀有趣,能激發學生觀察、聯想和表達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看著插圖課文進行“填白”,展開想象,創設表演情境,甚至可以說說書上沒有寫到的內容,也可通過插圖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復述課文。富有童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學生興奮、愉悅地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五、質疑評論添白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評論質疑的能力。對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等作用。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再針對他人言論進行質疑“添白”,發表自己的觀點。
例如,《我為你驕傲》一文中,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玩游戲時不小心把老奶奶的窗玻璃打碎后,用自己的勞動彌補過失的一篇課文。學生閱讀后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老奶奶為什么不直接給“我”那1美元,直接對我說我為你驕傲,而非要放在一個信封里,信封還要放在一袋餅干下面?老奶奶為什么不肯收下那1美元?這些問題是在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埋在心中不解的困惑。通過引導,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在傾聽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提高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抓住這些空白處,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整合,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延伸,把口語交際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挖掘口語交際的潛在源,讓孩子快樂、輕松的課堂中,彰顯高效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王新景.淺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J].學周刊:B,2012(3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