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茜葵


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一線教師必須解決的難題。而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抓好前置性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它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要求,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便于因材施教。下面就《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從傳統課堂和前置性課堂預設生成的角度粗淺的談談自己對前置性學習有效性的一點認識。
一、前置性學習使預設更充分
預設是對未來教學過程的前瞻性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只有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安排、假設,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得以實施,才能獲得預設的教學目標。預設實際的是備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實施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標準。作為教師,應在課前對教學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并且在課堂上按照預先的設計開展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有效性。可見預設對課堂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前置性學習為教師教學的預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從我校何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面積》一課中,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前置性學習對預設課堂的重要性。
1.傳統課堂預設
師:三角形的面積怎樣求?它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
生1: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可以合成平行四邊形,我還發現了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生2:用兩個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兩倍。
師轉問: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銳角三角形行嗎?
生:不可以。
2.前置性課堂的預設
師: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
生1:把兩個同樣的銳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生2:把兩個同樣的直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生3:把兩個同樣的鈍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轉問:我把兩個三角形(任意的)拼在一起,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嗎?請幫我拼一拼。
生(操作之后):不行,兩個三角形不一樣。
兩個任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嗎?對于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從兩種課堂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課堂教師對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并沒有充分地預設,好在這位教師還是很機智的,當學生沒有說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來拼成平行四邊形時,抓住這一生成進行及時、機智的調控,順勢解決這個關鍵問題。而前置性課堂因為有課前的學習任務單做參照,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當學生都能完整的表述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后,教師有準備、有針對性地提出“兩個任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嗎?”這個關鍵性的問題,為學生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做好充分的鋪墊。
由此可見,前置性課堂使教師的預設更充分,更有指向性,目標更明確,使課堂學習更有效。
二、前置性學習使生成更精彩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個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教學是不具備生成性的。從生命力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可見課堂生成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它能夠煥發師生雙方的生命活力,推動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促成三維目標的統一融合。因此,如何讓課堂生成更精彩,也是我們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而前置性學習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從何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對比,也不難見分曉。
1.傳統課堂的生成
師:三角形的面積怎樣求?它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
生1: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可以合成平行四邊形,我還發現了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生2:是用兩個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兩倍。
生3: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當教師再問“其他小組還有其他方法嗎?”此時學生無人反應表示沒有。
2.前置性課堂的生成
師: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
生1:把兩個同樣的銳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生2:把兩個同樣的直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生3:把兩個同樣的鈍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拼成平行四邊形。
當學生展示了這幾種方法之后,當教師再問“其他小組還有別的方法嗎?”此時出現意外的驚喜,還有學生高高舉起小手。
生1:沿三角形的高的中點畫一條線(和底平行),沿著這條線剪下把它拼到右邊,此時三角形的底和梯形的底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二分之一。(如下圖)
生2: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將期中一個沿高剪開,和另一個三角形兩邊拼接。(如下圖)
從同一個問題不同的生成對比中可以看成,前置性學習的生成可謂出乎意料的精彩。“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個問題,傳統課堂是讓學生上動手操作,時間空間都比較有限,可想而知在這么有限的時間里面學生除了想到用拼這個常用的最容易方法之外,沒有足夠的時間再去思考去探索,這樣的課堂何來的方法多樣化?何來的開拓學生的思維?顯而易見,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前置性學習,有了學習任務單的引領,學生在探究方法時不僅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除了自己動手操作,還可以和同學、教師、父母交流,甚至還可以自己去查閱資料,這無形中為課堂學生精彩生成做了很好的鋪墊,使課堂學習更加精彩有效。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課前一定要讀懂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使預設更充分,生成更精彩,這樣才有助于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教學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學生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他們的見識、他們的思維、他們的經驗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老師的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不相符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把學習任務前置,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生的前置學習也更了解學生,便于進行充分的預設,另一方面也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生成更精彩,從而使課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落實。
參考文獻:
李松波.小學數學實施前置性學習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4(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