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芬
摘 要: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場景之中,以促使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同時,也能給枯燥的英語課堂注入生機,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目的就是要在多種情境的創設下保護學生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為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以及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關鍵詞:情境;游戲;音樂;實物;小學英語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所盛行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不僅能夠將抽象的課堂形象化,給課堂注入生機,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確保高效英語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要通過對多種情境的創設來保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同時,也為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以及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情境的創設為例對如何展現英語課程的價值,如何確保高效英語課堂順利實現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游戲情境的創設
游戲教學是小學階段各學科教學都普遍應用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因為該方法不僅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英語課堂的氣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游戲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游戲,進而使學生在玩中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在玩中體會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在玩中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Asking the way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指路”游戲,首先,向學生出示一張簡易的地圖,然后,引導學生模仿“How do I get to the bookshop on Moon Street?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Then,go along Moon Street. You can see the bookshop on your right.”的對話進行游戲。四個人一個小組,其中一個學生問路,其余的三名學生按照不同的路線指給該生,這樣的游戲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鍛煉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對高效英語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組織有效的游戲活動來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自主體驗中輕松地掌握英語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做好基礎性工作。
二、音樂情境的創設
音樂情境的創設是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情境之一,更是展現英語課程魅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教師要通過創設有效的音樂情境來引導學生自主地走進英語課堂之中,并在音樂情境的直觀展示中體驗英語課程的存在價值,同時也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因此,在音樂情境的創設中,我們要選擇有趣的音樂、與教材內容相吻合的及適合現階段學生特點的音樂進行情境創設,以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成為音樂情境中的一分子。
例如,在教學At Christmas時,我選擇了音樂情境教學法,在本節課教學的開始,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以及“Merry Christmas”兩首兒歌,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給枯燥的英語課堂注入生機,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旋律中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成為英語課堂的主體,并能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三、實物情境的創設
所謂實物情境的創設是指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與學生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實物帶入課堂,一來是要將抽象的課堂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二來能夠確保學生在直觀的英語課堂中找到參與的動力。所以,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認識到實物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并通過選擇恰當的實物來將學生帶入到自己熟悉的場景中,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課堂的枯燥感,給課堂帶來生機,而且熟悉的環境也能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對確保高效英語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In the kitchen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應用意識,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廚房中常見的一些實物,比如,面包、土豆、西紅柿、雞蛋、香蕉、牛奶等實物,并引導學生在實物展示中認識相關的單詞,比如,面包(bread)、土豆(potato)、西紅柿(tomato)、雞蛋(egg)等,組織學生在實物的情境中快速地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而且對構建快樂的小學英語課堂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作為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價值,要通過組織多種有效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境中,在高效的英語課堂中掌握知識,提升素養,進而也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夏旺.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