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
【摘 要】 學生作為獨特的生命個體,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存在著差異,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蒙語文教學中,只有關注學生的真實感受,注重親身體驗,順應學生的思維方式,因勢利導,引發思考,才能幫助學生更加迅速地理解蒙語文知識,促進學生高效地開展學習活動,打造一個充滿靈性與精彩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蒙蒙語文;體驗;課堂教學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蒙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蒙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蒙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念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例如,在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式學習方式是讓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材料,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需要出發,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動眼,動口,動手,動心,誦讀,聯想,想像,憑借直觀直覺設身處地、入情人境地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課文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親歷閱讀實踐活動。
二、關注學生體驗,優化課堂教學
學生學習的真諦在于“自悟”。蒙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1.在小組合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大思維強度,使學生從那些不同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對問題的感悟更豐富、更全面,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活動,享受到活動中的樂趣。如在教學《荷花》第四自然段時,課前讓學生準備荷花、動植物的頭飾,課堂上老師讓每組選一名同學戴上荷花頭飾,其他組員戴著各種動物或植物的頭飾,扮演著與“荷花”交談的情景,各種角色輪流變換。如:小鳥說:“荷花,你真美!”青蛙說:“荷花妹妹,我能和你交朋友嗎?” 小草說:“荷花姐姐,我能在你底下乘涼,真涼快。”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都能積極主動投入語言實踐中,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也真正體驗到蒙語文學習的樂趣。
2.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學生個體知、情、意多向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過程。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情理交融、心靈交匯、充滿人性的精神環境,學生就容易把潛在情感轉移到蒙語文內容的學習上,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多一點尊重和信任。愛心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教師要從“神壇”上走下來,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創造,學生在思想、情感、行為上具有獨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讓他們有獨立的活動時空,要相信他們都能成功。
其次,教師要多一點包容和欣賞。學生的發展潛能是巨大的,其優勢發展潛能又是各有所長、不盡相同的。教師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暫時的不足,包容學生一時的缺點,用鼓勵性語言,善意地評估學生的天性和行為表現。正如冰心所說“調皮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教師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因為他們都有與生俱來的成功欲望;用微笑、撫摸,與他們進行精神對話,在他們心目中播灑自信的種子,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被欣賞的幸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創設競爭性情境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如:在教學《雪兒》一課,教師在練習背誦環節設計了速背比賽:誰在五分鐘內背熟,誰就是班級的“背書小老師”。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全體同學已進入競賽狀態,有的同學放聲朗誦,有的同學雙手抱頭、雙目緊閉,有的同學半瞇著眼睛……學生的學習激情一下子被引發出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4.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情感因素
蒙語文學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課程,蒙語文教學應該喚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各種情感,而不應該成為蒙語文知識的冷靜甚至冷漠的介紹,更不應該成為冷漠而強硬的技藝訓練。學生作為閱讀和體驗的主體,要觸動他們的感性世界,喚醒他們的情感,激活他們的體驗,讓他們跨越時空,去傾聽文字的脈搏,觸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因此,教師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情感因素,開篇即引情,觸動學生的感性世界。
《向命運挑戰》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課文,有著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我通過一曲催人奮進、引人深思的《命運交向樂》,拉開了一節課的序幕,再告訴學生這首感人樂曲是貝多芬在雙耳失去聽力后,卻憑著超人的毅力,創作的第九部交響曲。激起學生對身殘志堅的人產生崇敬,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緊接著我出示一副主人公霍金的近照,他那虛弱的,頹廢的身軀是如此體不勝衣,但他臉上洋溢出的那種剛毅溫和,淡淡的笑容中分明在告訴人們,生活還在繼續,仍需從容面對。這樣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震動,正是由于這種情感的驅動力的作用,學生迅速以崇敬和同情的心態投入學習課文。
5.多留空間,培養獨特體驗
體驗性閱讀最根本的特點在于個性化。要達到每個學生眼中的哈姆雷特形象各不相同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體驗性閱讀時務必給學生留下閱讀空間。首先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多提供資料,少作閱讀提示。資料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參考和分析。其次在閱讀中教師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統一。由于每個人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個不相同,學生對課文理解也肯定個不相同,學生的情感體驗、審美體驗也會千差萬別。教師此時要有寬容之心,不能以教參或自己的觀點去統一學生的體驗,而是允許或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當然,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情合理的體驗,讓他們學會自圓其說。最后在閱讀后,教師要多留體驗練習。課后設計個性化的練習,讓學生的體驗得到延伸、深化。
體驗學習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獨立存在又互相聯系,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性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性學習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