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霞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體現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方面也占重要地位。學生的思想素質與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新世紀我國的面貌,關系到社會主義能否堅持,關系到社會主義戰略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一個學校里,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證。那么,究竟怎樣做,班主任才能較有成效地開展德育工作?下面將我的幾點建議淺談如下:
一、研讀教育理論,將德育植根于師愛的沃土中
教育觀念決定教育方式,沒有教育學作指導,就不懂教育原則、教育方法;沒有心理學作指導,就不能按照學生心理特點,編制合適的教育方案,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都應該讀讀經典教育名著,如盧梭的《愛彌爾》、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100條建議》、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等,讀讀教育類期刊雜志,如《人民教育》、《中國教師報》、《班主任之友》、《中小學管理》等等。作為班主任,只有積極地從教育理論中汲取營養,才能理論結合實踐,靈活地運用到到自己的德育工作中。
其實,所有的教育理論書籍都告誡班主任:愛是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它是促進學生思想轉化的催化劑。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學生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是教育的基礎,有了對學生深沉的愛,才有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教育。”高爾基也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沒有愛的沒有教育,同樣,沒有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無法開展。作為班主任,“愛”字當頭,從保護學生的角度來教育學生,往往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小雪是我班的一個女孩,學習中游,平日里很懂事,經常勤快地幫我收拾講桌。如果不是那次我去班上找課本,就不會發現她借故不去上體育課的小秘密——翻拿同學的錢包!我快步走到小雪面前,還沒等我張口斥責,她已驚慌失措、羞容滿面。可是不管我怎么問,對于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她卻始終閉口不言。““小雪,老師相信你,這樣做是有原因的,能告訴老師嗎?有事情,老師幫你解決!”沒想到一句“老師幫你解決”讓她打開心扉,原來小雪的媽媽得了絕癥,家里債臺高筑,現在病危,家里急需用錢,可憐的孩子也想為媽媽湊點錢。從小雪爸爸那里核實了這個情況后,我就上報了學校,然后校領導發動了全校師生為小雪媽媽捐款,最后雖然沒能挽留得住小雪媽媽的生命,但是卻用愛心拯救了小雪,同時也讓其他學生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的確,做班主任的應該把師愛滲透于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從細處著手,多關愛學生,使德育工作具體化,用自己正確的道德意識,盡力為學生樹立效法榜樣,力促影響學生們產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聯合各科老師,將德育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中學德育大綱》強調指出:“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礎的途徑,它對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師均要教書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德育大綱》的實施看作是各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所有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各科教師都應該成為德育工作者。正如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所指出的那樣: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應該說,我們的各科教材也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在于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系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首先、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文質兼美的篇章,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情感教育;歷史老師則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反侵略斗爭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老師可以通過祖國的地理環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老師可以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跡,解放后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德育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并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所有學科老師都應該充分利用好。除了利用上課滲透德育之外,各科老師還要齊抓學生們的養成教育。《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這就是把養成教育擺在德育工作的十分重要位置上,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達到這一目的,班主任一定要聯系其他任科教師達成其識,“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同抓共管,抓嚴抓實,這樣對學生展開的德育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三、加強道德內化,將德育融入校、班組織的各項活動之中
對于班級德育工作,班主任除了利用相關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思想外,開展整合、主動、靈活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參與,加深學生體驗,這也是加強道德內化的重要途徑。如可以在每周的班隊會活動中,有意識地開展各方面的德育實踐活動。像組織學生開展“清洗”“灑掃”等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一起動手,相互協作,由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耐性以及責任感。在學校組織的各種參觀活動中可以進行“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和“嚴于律己、遵守公德”的教育等等。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引起對德育的足夠重視,使他們上徹底認清思想品德教育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巨大作用,全方位調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變被動為主動,德育工作肯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春季我們學校組織了田徑賽,我就這樣對同學們進行思想教育和集體榮譽感的教育:田徑賽雖然是一項體育運動,但它的內涵卻是力與心的較量。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同學們齊心協力,才能為班級爭光!賽前我號召參賽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加緊鍛煉,同時大力提倡沒有參賽的同學為運動員寫稿鼓勁。賽場上,全班齊心協力,運動員們跑出了最高水平,拉拉隊的吶喊助威也增添了運動員們奔跑的力量,而班級投稿的數量更是學校三十個班中最多的,大家一起互相配合、相互鼓勵,共同為班級爭光添彩,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們勇敢頑強的進取精神,加強了班級凝聚力,而且對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為完成工作目標,發揮良好的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將會起到較大的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高德育質量,增強德育實效絕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扎扎實實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研究新時期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不斷探索學生的成長規律,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出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強化德育的實踐環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將來擔負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