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本文從技工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入手,通過分析提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讓學生理解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性,根據不同專業來設定教學內容,并大膽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和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法等,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分層教學 教學內容 任務驅動法
技工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非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已經涉及各個領域,任何工作崗位都需要用到它。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學習對于學生在校學習和以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識程度不夠
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認識比較盲目,重視程度不夠。雖然花費的時間多,但是有些學生認為計算機就是用來上網或玩游戲。網絡對學生的誘惑比較大,學生由于自制力不夠,會不自覺地傾向于負面的東西,有些學生還認為自己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上課也不認真聽講,例如汽車專業的學生認為是來學校學修車,學計算機沒什么用。不好好地引導和控制學生,將不利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推進。
2.忽略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教學
學生進入技校之前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異。城市地區的學生與落后的農村地區學生在入學前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距。有的同學從小學或中學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非常熟練,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需要從最基本的操作起,比如:開機,關機,鼠標的單、雙擊,打字等。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忽視這一點,在授課中采用了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兩種局面,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覺得上課的內容太簡單了,這些內容他們都會,不需要再去學習,從而埋怨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在浪費時間,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沒有基礎的學生對上課內容消化不了,從而對學計算機課程產生了畏懼,有的學生甚至認為跟其他同學差距那么大,鼠標都不會用,覺得不懂的題目問老師或是問同學又覺得太沒面子了,所以他們就妄自菲薄,自我放棄了學習。這對于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產生了很大的障礙。
3.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中很多同學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上課時都能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但到了自己操作的時間就不會了,即自己動手實踐和課堂授課理解不能統一;有些學生只把布置的作業順利完成作為唯一的上機實踐任務,如果題目變換了,他們就不會操作了,所以他們的學習就只是模仿老師的操作而已,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操作就會忽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課程,理論是基礎,動手操作能力是學好這一門課程的重要依據。
4.教學模式以傳統教學為主,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教學模式通常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或控制每臺學生機廣播,學生在下面觀看老師演示,課下模擬老師的操作,制作一些類似的實例。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個性與主動性無法充分發揮,教學過程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教師按照課本完成上課任務,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課本練習,忽略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就是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愿望,很少教會學生在自己的專業中如何去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因此給學生造成了困惑,覺得學習的知識沒有什么用,挫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以上四個問題的存在,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他們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的提高。
二、解決辦法
1.要讓學生理解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性
現在計算機已經成為一種工具,如同一本字典,一輛自行車一樣,不學習計算機簡直是寸步難行。這門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本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和Internet。在工作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這些知識,比如用Word打文稿,制作簡歷;用Excel制作電子表格等。很多工作崗位都要用到這些技能,例如汽車專業的學生以后從事客服、服務顧問、管理配件、索賠、前臺、庫存管理、信息員等職業,或進行市場業務都要用到它。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也是經常要用到的一個基本技能。如果不會這些基本應用,學生連應聘工作的時候都缺乏競爭力。這門課本身有很多知識、技能和能力需要學習。無論學生學的是什么專業,靠著所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就可以找到工作,前提條件是,學習好這門課程并掌握真正的操作技能。因此,學好這門課,是任何工作崗位都需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習這門課,可以為專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并且可以為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提供輔助工作的能力。此外,如果對計算機感興趣,掌握好這一門課也可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就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2.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針對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的不同,先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學生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較高的要求,課堂上可以布置一些較有挑戰的習題讓學生去做;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習,教師應耐心指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計算機基礎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圖文混排這一節內容時,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藝術字、圖片、文字排版;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將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擴展,布置一些報刊方面的相關排版。
3.要根據專業來設定教學內容
學校在課程的安排上,要以不同的專業設置課程。學校首先通過已畢業的學生所在的企業了解計算機基礎的使用的領域及程度方面,來安排課程,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足夠的空間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專業相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建立起以不同專業就業為方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模式。
4.采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是在教學中以多個任務為線索的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知識點都在任務中體現。學生每上完一堂課后,在完成老師布置相應任務的同時,要對知識點所構成的問題有所認識和理解,也便于知識點應用在類似的問題中。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隱含在課程內的知識點等一系列任務進行分析并討論,從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識點,并歸納出新的知識點,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不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Excel圖表制作這一節內容時,可以設置如下幾個任務:第一,如何根據現有的數據創建圖表;第二,如何去更改數據系列;第三,修飾已制好的圖表中的幾個關鍵部分;第四,在制好的圖表中如何快捷、更有效地添加數據源。通過這些任務的操作,學生不僅學會了圖表的制作,還靈活掌握了如何對圖表進行修飾和更改圖表中數據。這樣的教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總而言之,技工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決定了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程度,對以后學生就業方面存在有很大影響,并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掌握信息化技術程度有一定影響,所以要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認識,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