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建
【摘 要】在彝族地區數學教學中出現學習困難學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教師、家長,特別是農村初級中學數學教育這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學習困難學生是班級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研究這一問題對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彝族農村初級中數學教學實踐,從存在問題、問題成因及解決對策三個方面作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對策研究
由于數學是相對抽象的學科,學生容易產生數學焦慮和厭學情緒,再加上彝族學生使用漢語學習數學,特別是漢語水平不高的初中學生學習數學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
一、彝族地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
筆者調查分析,彝族地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學習數學的能力普遍較差,厭學氣氛濃厚,不少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不會做;看來懂做,一算就錯。上數學課積極性不容樂觀,走神、打瞌睡、看課外讀物,甚至逃課,有許多同學不做作業,而做作業的同學中有許多是抄襲的。另一方面是生源數學基礎太差,優秀的學生還是有,但是少,絕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停留在小學年級水平。數學課本難度大,除了課堂學習,沒有多余時間復習教材,顧此失彼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籌莫展。三是初中數學教材都為漢語教材,彝族自治州農村很多地區初中學生漢語基礎差,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學學習教育。這樣的數學教學現狀,根本達不到初中數學教育的教學目的。以上現象集中反映了彝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要條件是弄清為什么會出現以上幾種現象。
二、彝族地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問題成因分析
彝族地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困難的原因主要有:
1.學習習慣不良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們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許多同學只聽不動手練習,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導致學習效果極差。還有部分學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學習積極性不強
大部分彝族地區農村中學的初中生普遍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缺乏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責任感,缺乏學習動力和壓力,雖有個別學生數學成績好,但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付了事,學習風氣不濃。
三、大涼山彝族地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改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做好課前預習的輔導訓練、課堂引導講解和課后監督強化。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后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科學的引導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課后監督強化主要體現在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養成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主要是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并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甚至驗算的良好習慣。
2.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教師要不斷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和原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上來。作為老師不僅對上課的內容、教學方法及其教學手段進行精心設計,還要對我所教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問題進行分層教學,同時多使用提問,即上課的過程中,不時地編制一些小問題,讓想開小差的學生回答問題,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和呼應,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被動思考、精力不集中的問題。
四、結語
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彝民族農村地區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途徑,只有兩方互相配合與整合,才能使彝民族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黃億君,陳碧芬.對我國少數民族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與對策的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4).
[2]朱哲,張維忠.數學教育現代化研究綜述[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
[3]陸巍偉.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J].科技信息.2011(18).
[4]李樹青.中學數學教育以生為本:嘗試與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