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全
【摘 要】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口語交際的功能和學習變得很重要了,培養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是少數民族學校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除了受本族傳統語言的影響之外,當地小學生對學習漢語興趣也是漢語表達能力弱的一大原因,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最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就是對語言興趣。本文將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從提高少數民族小學生漢語學習興趣入手。
【關鍵詞】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表達能力;培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口語交際的功能和學習變得很重要了。由于一些原因,少數民族的小學生對用漢語進行交流非常吃力,在表達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下文就是對提高少數民族漢語運用的一些建議和方法:
一、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學說漢語的積極性
一個人的行為是受環境的影響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目前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為學生創建一種有利于少數民族小學生學習漢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耳濡目染的對漢語學習產生興趣,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強學生的漢語學習積極性。
1.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少數民族的小學生在剛進入學習這個大環境時,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伙伴,會感覺到一定的新奇和緊張。但是由于沒有很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會使得小學生擁有比較大的情緒波動。教師在幫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時,一定要用心的布置教室(利用學生對教室的依賴感),一個充滿著創意的教室環境會很好的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也會激發孩子對來學校學習的欲望。教師應該利于教室的每一寸空間,盡可能的充滿童趣,可以使學生在進入教室后被吸引住,感到心情愉快,求知欲也會大大增強。
2.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學生
一般少數民族的孩子在上學時會表現出敏感,不敢與人交流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對少數民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多跟學生進行交流,盡量引導他們學習簡單漢語,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和周圍同學進行簡單交流,慢慢的就會學習到漢語,也就會真正的融入到漢語這個大環境中。有些少數民族孩子由于地區風俗會面臨一些困難,教師要及時進行溝通,幫助學生度過難關,努力打開這些學生的心靈大門,為他們點燃學習漢語的熱情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漢語的魅力。
3.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自覺性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其自覺性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習漢語的自覺性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增強漢語的宣傳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選一些場景為學生放一些中文歌曲,或者是放一些漢語片段,讓少數民族學生模擬場景進行漢語對話。也可以在特定的場所安排一些漢語演講,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與,讓他們在不經意間就認識到漢語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漢語自覺性。
4.形成用普通話交流的氛圍
平時日常中的普通話交流也是學習漢語表達的一種方式。一般學生在課堂之余就不會再次應用漢語進行交流,這樣光學不練也相當于沒學。所以,教師要要求學生(少數民族)在課后盡量做到用漢語進行交流學習,在平時日常中就創造出漢語學習的環境,養成這樣良好的學習漢語的習慣。這樣優良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是需要大家共同打造的,所以我們建議全校的師生都運用普通話交流,這樣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挖掘課程資源,開放教學內容,創造性使用教材
我們都知道,學習最基本的依靠就是教材,它是一門課程實施的重要資源。教材的選擇有一定要求的,素材一定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也不能只是進行講解,還應該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還能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也能讓學生有一種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的認識。教師是教學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他們負責將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給學生,所以他們需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將教材中的資源挖掘出來,使用教材時不能太過刻板,要創造性的使用,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在教材中收獲。在教材中的詞匯方面,要適當的減少虛詞,多加入實詞,因為教材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日常使用的詞語,虛詞在生活中的應用沒有實詞那么多,所以教材中應該適當減少。教師應該通過教材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關于生活和學習的詞匯。讓少數民族的學生從日常詞匯開始一步一步對漢語進行了解。
三、結束語
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語言,每一個民族都有讓族人銘記的風俗和人情,這些都是由中國悠久歷史所沉淀的。各種語言與文字在獨立存在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學習和相互交流,而在我國漢語作為各個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紐帶,是需要每個民族共同掌握的。我們應該在這個學習漢語、漢語交流的平臺中,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小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培養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增強他們對漢語的學習就是對國家實現強國夢獻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田仙花.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少數民族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4,(6):70.
[2]劉凌.新課標下民族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