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瀛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要學好英語確非易事,尤其對職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教學得法,就可事半功倍,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對所學科目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的氛圍中,從而使學習一種由興趣出發的主動行為。
【關鍵詞】職中學生 英語學習 興趣的激發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得知識的動力”。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任務,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增加教學環節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例如在教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中的第六單元“whats for dinner?” 這一內容時,筆者就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改革教法,面向學生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只有當全體學生學有所得時,英語學習的興趣才能提高。我認為,要想真正做到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首先要用“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育心理學所說的“動之以情”,挖掘評議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大力推廣利用語言本身的磁力效應,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簡筆畫、實物、卡片、黑板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利用上課的前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唱歌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telling jokes”或“playing games”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言語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如:在教學 run 這個單詞時,老師邊做這個動作邊自問自答,whay am I doing ?I am running .然后讓學生猜 run 的漢語意思,學生一下子就會說出來。
四、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中常常強調老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市委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關注看作⑩可以填充知識的窗口忽視教學特點,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應把學生看作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含著主體發展的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在是“我們該教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五、強化成功愉快,鞏固興趣
教學中要特別給學生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們的成功只不過寫對了一個句子,學生也會感到高興,繼而對英語產生親切之感,必反饋出巨大內驅力,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競爭中體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如:當學生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后,老師可向其豎起大拇指說very good ,即使說錯了,也要對他們進行鼓勵。讀完一課后,可設計機組綜合訓練印發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知難而上,按照題目的“梯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在幾番周折和反復討論中,是問題得到解決,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覺到努力的價值。對中、差生要特別留意,耐心啟發,對他們學習中每一點成績都要及實地真誠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并且多個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是他們在自己成功的愉悅中,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發展修改的目的。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
給學生更多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老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的興趣。
總之,英語本來就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如果我們能注意挖掘潛藏在英語中的寶藏,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始至終都能生動地饒有興趣地讓學生去學,我們就可戰勝學習的頑敵—厭煩情緒,是英語學習能吃就下去,并發揮學生潛在的能動力,相信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定會有突出的表現。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學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2]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3]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