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 要】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總目標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使所有財政資金都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流轉,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因此,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向鄉鎮延伸是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文以漢臺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踐為例,綜述其改革內容及成效,指出當前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鄉鎮;支付改革;實踐
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是對鄉鎮財政資金預算執行管理和運行機制的創新,對健全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提高鄉鎮資金運行效率、增加基層財政服務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漢臺區在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財政財務管理中的基礎地位,實現區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礎上,于2013年選擇兩個鄉鎮作為進行了試點,進而推廣到全區所有鄉鎮上線運行,實現了集中支付改革“縱向到底”的目標。
一、漢臺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內容
(一)建立集中支付體系。一是結合漢臺實際,把鄉鎮作為一級預算單位進行管理。二是建立鄉鎮零余額賬戶,撤并鄉鎮總預算、核算辦、財政專戶、拆遷專戶等原有賬戶,統一改設為鄉鎮單位零余額賬戶,用于預算內、專項及往來資金等核算。四是在區支付局統設全區鄉鎮往來資金實存戶,按各鄉鎮分賬核算,按資金性質劃分經費、專項、往來三類明細。
(二)科學確定業務流程。一是預算資金由原來區財政局每月通過上下級往來一次性調款,變為預算科室按照年初部門預算直接將指標下達至系統,鄉鎮分月按進度自報計劃。二是往來專戶由原來鄉鎮分散調款,變為區級國庫科批量統撥統調。三是規范管理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預算內每月三次審批計劃,往來資金隨報隨審隨批,提高資金運轉效率。
(三)嚴格資金執行監控。建立資金執行分崗分責牽制機制。強化對賬程序,支付局按月將對賬單提交鄉鎮,由財政所長、經辦人核對簽字后返回。
二、改革成效
(一)強化了鄉鎮賬戶體系管理。改革后鄉鎮建立起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改變了過去賬戶多內容雜核算不規范情況。鄉鎮原有雜項資金統一納入專戶管理,兼顧靈活性,方便鄉鎮日常雜項事務管理。單一賬戶體系確保鄉鎮所有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執行管理系統,達到收入支出一體化管理機制。
(二)提高了鄉鎮資金運轉效率。改革前,區級財政對鄉鎮資金采取上下級往來按月調度資金的辦法,資金執行周期長,環節多,資金到位效率低。改革后,鄉鎮預算內和專項往來資金均納入執行系統,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計劃申報執行程序,預算內資金到位時間較之前平均加快一周左右,專項資金到位時間較之前提高兩周左右,極大提高了鄉鎮資金的運轉效率。
(三)提升了鄉鎮專項資金管理水平。鄉鎮涉及專項資金項目多、內容繁雜,改革后,減少了中間環節,簡化了撥付程序,也節約了支付成本。從制度上堵塞了監管漏洞,規范了運行過程,為鄉鎮財政資金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加強了資金管理安全性。改革后,鄉鎮資金納入執行體系,財政資金執行全程進入動態監控系統,通過日常監控、強化對賬,及時統計分析鄉鎮資金運轉信息,實現了對資金全的方位監控,提高了資金執行透明度,使鄉鎮資金管理安全性得到有效加強。
三、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部門預算編制不夠細化。鄉鎮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和前提。目前鄉鎮部門預算編制科學性不強,編制粗糙,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預算編制缺乏“剛性”,對資金的使用沒有預見性,擠占、混用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常運行。由于財力有限,鄉鎮運轉經費得不到保障,造成其收入來源的不固定性,較大程度影響了國庫集中支付指標、額度的確定和下達,也影響了工作時效。
(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推行的深度廣度不夠。由于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平臺尚處搭建初期,鄉鎮財政資金并未全部納入國庫支付系統,且目前鄉鎮主要以授權支付為主,直接支付比例較低,致使大部分資金只能事后監督,不利于鄉鎮資金的監管。
(三)業務流程優化不夠,軟件開發滯后。部分鄉鎮距離城區較遠,實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后,由于鄉鎮日常工作中的支出項較多,特別是一些鄉鎮突發性和臨時緊急支出,存在辦理業務需要的時間長,效率低的現象,不利于鄉鎮財政服務效能的提高。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由于縣區版支付軟件自身缺陷,特別是賬務系統智能化不高,無法滿足鄉鎮資金管理,致使目前鄉鎮財政部門支付系統使用的是縣區版軟件,而賬務系統則使用用友軟件,造成國庫支付信息系統管理的不完善。
(四)鄉鎮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流程,支付業務涉及鄉鎮預算指標、用款計劃、支付管理等多個環節,對鄉鎮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鄉鎮存在著財務人員不足、老齡化嚴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制約著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建議與思考
(一)加強鄉鎮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見性,強化預算執行力。鄉鎮部門預算編制要結合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相關要求進行細化,把鄉鎮所有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財政資金的支出嚴格按照部門預算來執行。所有資金力求細化到具體項目,每筆支出都能核定它的合理性。為國庫集中支付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障,使改革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
(二)優化流程,規范行為,促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縱深發展。一是逐步完善業務流程,優化管理環節,在系統內部實現資金的統一分解、劃撥、申報、結算,提高效率。二是合理劃分鄉鎮資金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范圍,逐步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集中支付運行體系,促進鄉鎮資金規范有序使用。三是加快推進鄉鎮公務卡制度改革。積極采取制度創新、技術保障、業務培訓、動態監控等有力措施,推進鄉鎮公務卡改革工作的實施。
(三)加快鄉鎮國庫集中支付信息化建設,促進集中支付改革為鄉鎮財政管理服務。一是加大縣區版系統軟件開發升級力度。盡可能滿足多方需求,提高軟件實用性,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支付的效率,使得鄉鎮支付系統和賬務系統實現軟件統一,規范鄉鎮財政管理。二是有效提高信息利用率。鄉鎮集中支付體系反映了鄉鎮財政資金運行的大量信息,需要及時準確對這些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總結、提煉,把握資金使用動向,為鄉鎮財政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
(四)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鄉鎮財務管理水平。一是利用財政培訓中心積極培養鄉鎮財務專業人才,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會計培訓,進行會計從業資格、職稱、繼續教育學習。二是縣區國庫支付局利用專業優勢,通過交流座談、上門輔導、電話咨詢、舉辦培訓講座等方式,對鄉鎮進行具體業務操作性指導。三是開展鄉鎮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達標活動,通過檢查、達標、驗收,促進鄉鎮財務管理,提升鄉鎮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五)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提高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效。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同于縣區級一般單位,在改革推進過程中,難免會遭遇一些疑慮和誤解。例如,個別鄉鎮賬務繁瑣,歷史遺留問題多,造成銜接關系復雜等特殊情況,加之鄉鎮領導和工作人員對改革的不了解而產生畏難、抵觸情緒,都會影響到改革進程。對此在改革中要更加注重相互聯系溝通交流,及時歸納總結改革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不斷完善規范改進。同時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使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更好更大發揮管理實效。
【參考文獻】
[1]池冬梅.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1
[2]高鵬程.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與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踐淺析[J].綠色財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