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 要:同西方設計領域相比,我國的人物形象設計歷史相對較短,在最初進行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多以借鑒和模仿西方為主,因此我國的人物形象設計當中,沒有很好的應用傳統文化元素,造成我國這一設計領域的特點不夠鮮明、藝術價值相對較低的現象。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人物形象設計教學中,應積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元素,努力對民族文化精神進行傳揚,并吸收西方人物形象設計中的有點,逐漸構建出擁有我國獨特藝術特點的設計作品。
關鍵詞:人物形象;設計;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5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182-01
在藝術設計當中,人物形象設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總會有各自的特點出現。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藝術表現方式,例如日本的能面,英國的騎士文化,意大利的面具狂歡節等,這些文化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以符號的形式固定了下來,促使我國的民族文化得以豐富,而能否將傳統文化符號以現代藝術設計的手法表現出來,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
一、人物形象設計概述
人物形象設計指的是在深入分析表個人外形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特點展開設計。這一設計現階段可以將個性化和特殊化的服務提供給社會各階層人士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主要是對人物的妝容、衣著以及發型等進行設計,設計師會根據客戶的個人具體特征,在考慮客戶個人意見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促使客戶同出出席的場合以及環境呈現出和諧的狀態,為其量身打造可以選用的最優解。在符合社會常識的基礎上,最大化的強調客戶的個人外貌形象和氣質主張。
現階段,我國人物形象設計,整個行業距離成熟化和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但這并不能作為國內人物形象設計行業一味迎合國外審美品位,缺乏本民族文化傳統底蘊,不重視本民族文化元素應用的借口,須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在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有效的將中國傳統文化因素以及藝術精華進行充分的融入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設計出來的人物形象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傳統韻味和文化內涵。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應用
(一)傳統文化元素在化妝中的應用
經過5000年的歷史文化洗禮,歷朝歷代的女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化妝風格和妝容造型特點,而這本身就是一筆偉大的財富,近些年,我國的藝術家和造型設計師也在開始試圖以古代中國美人的裝束來應用到現代人物藝術造型之中,如2008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設計師活用中國敦煌畫壁上美人舞蹈的裝束,將現代人物設計成古代絲綢之路地區的風格,與舞蹈演員的精湛演出和燈光舞美的設計互相融合,帶給觀眾穿越時空的舞臺錯覺,讓世界各國觀眾感受到了來自東方文明古國的偉大魅力,這是一次人物形象設計中的大膽嘗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服裝中的應用
作為我國古代文明最具標志的載體,我國古代服飾多以圖案和顏色來顯示身份和地位,而一些經典的圖形例如祥云、龍紋、鳳紋、山水等,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符號。如果將其與西方設計文化理念進行整理與融合,再加上象征中華文化的金色、紅色等顏色元素合理搭配,很容易便能夠得到世界文化設計界的認同與追捧。事實上這樣創作方式并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2012 年春節聯歡晚會,林志玲身著一款青花瓷旗袍,將十我國古代文明的色彩體系與現代時尚潮流融為一爐,讓世界各地的觀眾對中國瓷器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傳統文化元素在發型中的應用
中國古代婦女的發式種類繁多,從遠古的披發到之后發展成梳辮、盤髻,其中髻式變化最多,也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婦女特有的柔美和內斂的氣質,同時中國無論哪個朝代,女子對頭發的重視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因此,各朝各代女子對于發型的設計都極為重視的重視。尤其是古代女子,發型變化種類極其繁多,表現形式也豐富多彩,再加上中國傳統女性多喜好在發型上裝飾各類材質的飾品,例如金銀等貴金屬、珍珠等貴重物品,發飾的造型進一步推進了女子發型的復雜程度與美感。而由于我國唐朝時期國力強盛,唐朝婦女常用的鸞風髻,拋云髻,反綰髻,交心髻等等發型就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在現代先進藝術設計理念的推動下進一步的走向了世界,成為了中國傳統女性的一張名片。例如參加戛納電影節的范冰冰、威尼斯電影節的李小璐、章子怡等明顯,他們有的是反綰髻,有的是墮馬髻,在加上設計師用心搭配的合理裝飾,使人物整體造型凸顯中國傳統文化之余,又與當下最流行的潮流相匹配,設計師巧妙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經典,給人中西合璧的美感。
三、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人物形象設計之問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我國文化的寶貴文化遺產,它以其典型的文化特征顯示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物質狀態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水平和審美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本文積極加強了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研究,希望對我國人物形象設計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紅霞.探析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2]熊 娟.談傳統文化在人物形象設計上的運用[J].藝術品鑒,2016(07).
[3]劉曉陽,許陽.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分析[J].戲劇之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