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摘要: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體質健康是國民素質的根基。學校體育是青少年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其健康素質全面提高是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將選擇我國部分地區中小學校為對象,在充分了解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與尋找制約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國情,探索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的對策,希望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加強青少年體育,深化學校體育的改革力度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切實解決我國學校體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教學;青少年體育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前言
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為主導地位的現今社會,人們對社會的競爭意識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顯得更為的激烈與殘酷,以我國學校體育的教育目標及現代化體育教學特點為基礎核心,讓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成為有益身心健康、終身受益的教學科目。但是由于一直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在學校中一直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抓起來不要”的被動地位。為了更有效的順應我國現狀,使中學體育教學工作更好的發展,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本文針對于中學體育教學現狀進行探討及分析。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根本依據入手,深入調查中學體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狀況,更好的推動中學體育教學的協調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國中小學開展學校體育教學現狀。
(二)研究方法。
1.專家訪談法。本文依據研究目的和任務,對于一些重要的問題進行實地調查,與所在學校的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及其資歷頗深的專家進行訪談。
2.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等網絡平臺與我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期刊與書籍,收集信息為本文的寫作提供理論依據。
3.數理統計法。本問卷調查的所有數據,通過計算機軟件Excel和spss12.0進行處理、分析及數據統計。將數據進行理論上的對比及其分析、加工,尋找數據中所闡述的種種特點及特征。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因素分析。
1.領導的重視程度。
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調查訪談,了解了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學的認識程度與態度。結果顯示,有44.4%的學校領導對體育的教學工作是非常重視,有51.1%的學校領導的態度一般,有4.4%的學校領導認為體育教學可要可不要。對于體育教學課堂的評價有49.6%的學校領導能夠正確的以現代化的教學理論進行評價有37.7%的學校領導則認為在評價體育教學時采用傳統評價標準就足夠了,有12.7%的學校領導則對如何來評價體育教學的認知甚少。學校領導對于管理體育教學的觀念的停滯不前、體育知識的欠缺是影響體育教學進步與更新的第一大阻力。
2.學科課程的地位。
(1)國務院明確指出:“中小學校從應試教育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轉型,要面向所有學生,整體的提升學生的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及思想道德,促使學生身心協調的發展。”
(2)教會學生做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承受能力是主要強調內容。中學體育的體育教學工作在學生的德育教育、身心培養方面等,都具備著特殊的貢獻。
3.中學體育資金投入情況。
各學校每年投入在修建場地,及其購買體育器材、設施的維修的資金,根本不足以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甚至有些學校都是幾年沒有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這個問題嚴重的阻礙了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發展。從調查訪談結果中可以看出,74.4%的體育教師反映各學校對加大體育教學設備的投入是欠缺的。這樣的資金投入情況是完全不符合城市的發展,這個問題嚴重的阻礙了中學體育教學的正常發展。
(二)中學體育教師現狀分析。
教師資格學歷結構。從數據中反映出,在調查的431名教師中,中學高學歷的體育教師的數量很好,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只有5人,占比例的1%。本科學歷的教師比例占74.4%,專科學歷的教師占比例的24.9%,學歷的組織結構是基本達到標準的。從整體的職稱結構比例來看,特級教師職稱在體育教師隊伍里的人數甚少,占比例的0.3%。高級教師及中學一級教師職稱占據比例的69.7%,共計206人,中學二級教師占總數的30%,共計89人。隨著資深教師的日益減少,骨干教師的明顯不足,一些被認為是學科帶頭人或者骨干教師的資深教師,在實踐當中卻為發揮出實際作用,導致整體進步減緩。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中學主管領導基本能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一般,學科課程的地位較低。
2.中學高水平、標準的田徑場普遍缺乏,不能滿足體育課程教學所需。
3.中學體育教師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學歷層次及職稱較高,培訓制度不完善,福利待遇過低。
(二)建議與對策。
1.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建設,促使學科地位上升,另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能夠看到體育教學工作在中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讓體育工作更加順暢良好的開展。
2.在學校范圍內,以班級為單位,體育加試項目為指定項目,進行校內的運動會形式的體育加試,加強學生對體育加試項目的濃厚興趣。
3.增加對學校體育教學資金的投入,修補和完善體育場館、器材、設備。
學校應在現有對體育課程教學、體育場館建設,器材和設備的投入資金的基礎上再次追加,以滿足學生在體育課程當中對場館及器材的所需。
綜上所述,在新世紀國際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向國際教育新目標靠攏,是現行的體育教學志在必行的趨勢。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主要是通過加大對體育教學資金的投入、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待遇等各個方面的待遇,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等,通過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學科內容的調整,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采用,才能求得能力培養及知識傳授能力的平衡。從整個體育學習方法改革的同時,也要伴隨著體育教學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獨立性、創新能力及精神等全方面的能力,全力以赴培育出適合新世紀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長治.蘇南農村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7
[2]王超凡.張龍寶.農村中小學體育科學研究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7
[3]劉海元.全國教育系統落實中央號文件的基本狀況 [J] 體育學刊 2008
[4]劉海元,袁國英全國省市區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及實施意見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
[5]趙英俊”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研究與實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