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社會體育運動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練中來,要想使得中學生獲得較好的身體協調性,主要取決于平時的協調性訓練方法訓練,中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訓練主要包括耐力訓練、力量訓練、靈敏度訓練、柔韌度訓練和心理素質訓練。本文主要通過文獻查閱法、分析法對中學生的協調性訓練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目前中學生身體協調性訓練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及訓練方法。
關鍵詞 中學生 身體 協調性 訓練
在運動中,任何運動技術都是通過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那么身體協調性無疑是學習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術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身體協調表現出來的動作直接影響著運動技術的掌握和戰術運用以及運動成績的提高,所以運動的身體協調性在各項運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身體的協調性的訓練又是通過怎樣的方法表現出來的呢?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出適合中學生身體協調性的訓練方法,并在次基礎上了解身體協調性對中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推進作用,結合目前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已有問題的對策。
一、身體協調性訓練概念及意義
(一)身體協調性的概念
協調性指身體作用于肌群時機正確、動作方向及速度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中學生身體協調性受到遺傳、中學生心理個性影響之外,尚有肌力與肌耐力、技術動作純熟度、速度與速耐力關系、身體重心平衡(關系肌力與肌耐力)、動作韻律性(技術動作要純熟方可)、肌肉放松與收縮,甚至還有柔軟度等方面的影響。
(二)身體協調性的意義
協調性是多項體育運動必備的身體素質,協調性與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及靈敏素質一樣是身體素質的一部分,也是技術發揮和戰術執行的基礎,只有擁有較好的身體協調性才能提高中學生參與各項運動的運動效果。
二、中學生身體協調性科學訓練方法分析
(一)音樂律動訓練
中學生要想獲得較好的身體協調性,可以通過細心聆聽音樂或節奏音響,從而引發學生身體運動的意識,并且鼓勵學生即興創編能力,同時要積極鼓勵學生相互合作進行創編,他們在相互合作做動作的同時,通過觀察別人來調節自己的動作,從而達到身體協調性的訓練。健美操等類型的操課練習可以很好的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改善學生對動作的控制以及對自身身體的控制。并且加快身體與大腦之間相互聯絡的速度,提高大腦與身體之間合作的效率,加強身體對音樂進行快速反應的速度和準確度,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協調的正常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還對學生形成健康的體質、體態以及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都有著實際的意義。
(二)實心球專門訓練
中學生在沒經過訓練前上肢、腰腹和下肢力量差,身體協調能力、靈敏素質及神經系統靈活性的發展水平低,力量素質存在一定的問題。手持實心球進行協調動作的訓練,例如,雙手持球上半身右轉,提起右腿向左側等動作來研究學生的協調性,短時間的實心球力量訓練雖然會有所改善但是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會又更大的進步。
(三)心理素質訓練
中學生身體協調性訓練具有復雜性、多變性和激烈性等特點,因此中學生要想在較好的身體協調性,不僅需要有耐力、身體力量、靈敏度,還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有必要對中學生心理素質進行訓練。為了有效的提高心理素質,就應該加強對中學生注意力、信念和自信的塑造,通過對積極有效的訓練使得他們能夠在體育運動中發揮出較好的協調性,使得中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冷靜觀察對方和自己的身體狀態,正確分析,及時果斷判斷,提高他們靈活機敏的反應能力和頑強的斗爭意志。
三、建議
第一,對于中學生來講,確立科學的身體協調性訓練指導思想是提高訓練效果的前提。因此,應當高度重視樹立科學訓練指導思想;第二,中學體育教師必須確立的有效身體協調性訓練目標、詳盡內容和科學方法,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第三,要提高中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引進、吸收新的思想和訓練技術,對中學生進行適當的身體協調性訓練。
四、結語
中學生身體協調性科學化訓練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且存在一定的基本規律。中學生身體協調性訓練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應該深刻理解和認識其運動訓練規律,嚴格遵循科學化訓練規律去組織運動訓練活動,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協調性訓練效果和優異的競賽成績。任何違背中學生協調性運動訓練科學化規律,在協調性訓練中都不會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趙婕.青少年籃球協調能力的影響因素及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10(04).
[2] 李景莉.中學生協調能力之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10(12).
[3] 姜明.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協調能力[J].中國學校體育.2010(06).
[4] 孫宇航.談中學生協調能力的培養[J].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2).
[5] 周琪.武術套路運動員動作協調性與身體形態指標的相關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3).
[6] 巴特爾,胡曉彥.人體協調性水平的測量方法初探─對“敲擊實驗”方式進行人體協調性評價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0(02).
[7] 王丹,王國良.給動作協調性差的中學生制定“處方”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