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數據分析法對高校籃球選項班學生的核心力量教學進行實驗分析。結果顯示: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相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爆發力、靈敏性和協調性,能充實高校籃球教學內容和手段,提高籃球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校;籃球教學;核心力量訓練
近些年核心力量訓練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種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的引入,與傳統力量訓練相得益彰,不僅在提高運動員協調、靈敏和平衡等能力方面有較好的效果,且為枯燥的訓練注入了鮮活的因素。但學校體育的教學與競技訓練存在訓練對象、訓練目標和課程限制等因素的影響,競技領域取得的成功經驗不能直接引用和借鑒。所以,本文希望通過我校的籃球選項班的實驗研究,為核心力量訓練引入高校的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湖北理工學院2014級籃球選項班的30名無體能訓練史、有一定籃球基礎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按自然班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5人)。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萬方網等,查閱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著作)50余篇(部),了解了目前國內外有關核心訓練的理論及相關研究進展,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2)訪談法,通過訪談,了解學生對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及對教學方法、手段及鍛煉興趣的反饋。(3)實驗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力量訓練,實驗組采用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相結合的訓練,測試實驗前后指定的五項運動能力,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4)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 19.0軟件對實驗前后測試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二、實驗設計與實施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運球繞桿跑、30米、1500米、拋實心球及立定跳遠五項能力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確保兩組學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然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教學,核心訓練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準備活動部分和課課練部分,約40分鐘。在準備活動部分,對照組以傳統的“跑步和關節操”為主要訓練內容;實驗組除傳統內容外,增加了平衡氣墊、繩梯等核心力量訓練。在課課練部分,對照組以傳統的單腿跳、收腹跳、臺階跳、俯臥撐、蛙跳、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為主要內容;實驗組除傳統內容外,增加平衡氣墊、瑞士球、繩梯、重力球、懸吊帶等內容。總體來講,訓練的時間、強度等盡量保持相等。八周訓練結束后,從兩方面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一)統計運球繞桿跑、30米、1500米、拋實心球及立定跳遠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二)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對實驗前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興趣等方面的反饋情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統計結果。
(1)實驗前后兩組學生各項測試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t檢驗,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其籃球運球繞桿能力、30米的短程加速能力、1500米耐力跑,拋實心球的上肢和腰腹力量以及雙腳的下肢爆發力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能保證實驗能達到較高的預期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均普遍優于實驗前,但實驗組的提高幅度優于對照組,其中運球繞趕跑、30米、拋實心球和立定跳遠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1500米雖然兩組學生普遍都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實驗前后學生對教學內容、方面和興趣的反饋結果。通過與學生交談,實驗組的學生普遍認為核心訓練的教學內容較為新穎,練習方式多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練習的積極性。對照組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和練習方法則提出更高的要求,認為教學內容應更具趣味性,訓練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樣化,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度明顯低于實驗組。
2、結果分析。
(1)實驗前后各項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從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來看,分組訓練后,他們的成績均有所提高。這是由于本次進行試驗的兩組學生以前沒有體能訓練史,他們的成績必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從實驗設計的方案和實施來看,兩組學生體能訓練的主要區別在于核心區肌肉力量的提高,所以,試驗后成績的變化能反應核心力量訓練帶來的影響。
30米跑屬于體能主導類的快速、周期性的單一動作結構的項目,要求測試者在跑動過程中保持姿態的連續動態穩定,核心區的肌肉力量在跑動中起著保持穩定身體重心和姿態的重要作用。立定跳遠與擲實心球屬于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類的項目,它們需要上、下肢力量的協調發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核心區的力量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起著傳遞和協調力量傳遞的作用。所以,核心區力量的提高能更好地幫助實驗組提高其成績。
運球繞桿跑是一項需要測試者把籃球運球能力、連續變向能力和爆發力相結合的一個多元素項目。它在追求加速度的同時,還對身體姿態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可以通過核心穩定訓練來提高,所以在提高核心區力量后,實驗組學生的運球繞桿成績成績要優于對照組學生成績。
(2)實驗前后對籃球選項課的效果分析。從學生反饋的效果來看,加入核心訓練后的籃球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籃球體能訓練,主要是借助田徑項目的力量訓練,且注重發展學生的四肢的大肌肉群力量。而核心訓練的一大特點是強調對平衡性和穩定性的練習,這些不穩定條件下的訓練內容對充實傳統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鍛煉樂趣效果很好。②充實教學方式和手段。新訓練理念必然會帶動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核心力量訓練教學方法手段的充實主要體現在新器械的運用。平衡氣墊、懸吊帶、繩梯和瑞士球等新型的訓練器材,能給高校普修學生帶來很強的視覺沖擊,這些器械帶來的不同感受的訓練手段,能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結論
經過實驗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訓練后,除1500米外,30米、運球繞桿跑、擲實心球和立定跳遠成績均有所提高,且與對照組的成績差異具顯著性差異,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上下肢力量的協調和靈活性等能力,但對提高學生的耐力效果不明顯。同時,核心力量訓練能豐富籃球教學內容,充實籃球教學手段和方法,對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效率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文新.現代體能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1-108.
[2] 黎涌明.于洪軍.資薇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之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19-29.
[3] 王衛星,李海肖 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1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