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佶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對于林區道路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質量,提升林木產業的防火能力和經濟效益,促進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需要減少林區道路建設對環境的污染,科學設計道路規劃以及施工方法,從而促進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研究林區道路建設的必要性和對環境的影響,分析基于環境保護的林區道路建設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林區道路建設;環境保護;和諧發展;對策研究
林區道路設施林區生產生活的基本設施,同時也是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來源,是連接居民點、運輸以及林業資源的基本紐帶。強化林區道路的基本建設,能夠有效的改善林區建設的經營狀況,提升森林防火以及病蟲害防治的能力。但是最近幾年在進行林區都建設的過程中,更加偏重于經濟建設,因此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需要相關部門關注林區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主動改善建設方法,促進林區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可持續建設。
1林區道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1.1對林區植被和森林的影響
森林植被具有整體性,因此在林區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會破壞整個森林的整體結構,會造成森林植被的碎片化,由于地勢、地形復雜的山區區域的森林會被道路建設網劃分為若干個區域,碎片化的森林會造成林區生物的滅絕,使整個森林區域物種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特別是對灌木層、草木層以及喬木層的破壞更加嚴重,會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部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從而改變群落的整體結構。喬木層如果沒有下木和灌木的保護,會降低其環境抵抗能力,容易感染病毒并遭受風折,甚至降低群落調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嚴重影響群落的更替。
1.2對林區土壤的影響
林區道路建設會嚴重影響土壤的結構和質地。林區建設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其中具有團粒結構,土質較為疏松,會嚴重破壞林區道路的穩定結構。因此林區道路建設大多采用結構較為緊實生土作為施工材料,其中挖掘、填埋、壓實等工序會破壞土壤的結構。同時道路施工中遺留下來的水泥、石灰等殘渣會破壞林區道路的質地,過往運輸的車輛會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汽油中的化學物質會沉積在林區的土壤結構中,久而久之不利于林區內動物和植物的生長[1]。
1.3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在林區道路建設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煤灰、石灰以及水泥等較多的粉塵,嚴重污染施工場地以及周邊的空氣環境。在林區道路建設中使用便利通道,進過運輸車輛反復的碾壓,泥土會變化成粉末狀物體,尤其是在大風季節,會出現揚塵天氣。道路在運行的過程中,過往車輛排放的尾氣、煙塵等碎屑物會造成大氣污染。同時道路建設的基本材料是由瀝青、水泥等構成,路面的反射率大,比熱容小,破壞了地表的熱平衡,使林區的生態平衡更加脆弱。
1.4對林區水環境的影響
在進行林區道路建設的過程中,部分有毒的化學物質會進入林區的土壤中,誰的導熱率和PH值不穩定,會嚴重干擾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流向問題,改變林區地下水的運動流向和埋藏條件。水文狀況的擾動會改變水流和數量,影響林區道路的建設以及周邊地區的植物生長。施工中的挖掘和排水會影響施工環境周圍的水位,填方施工會提升水位。林區道路在運營中,車輛運輸中的漏油和廢氣等顆粒物會在路面沉積,一旦流入水中會造成嚴重的河流污染,甚至是污染林區道路附近的水源。
1.5對林區沿途風景的影響
林區道路建設會嚴重影響沿線植被,破壞沿路生態功能,使大陸沿線額景觀遭到破壞。建設中的取土場、棄渣場以及臨時施工等設施,會對林區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擴大林區以及附近道路的地表裸露面積,從而破壞林區沿線的生態環境。林區道路的建設是作為景觀傳導和屏障的主要設施,因林區道路深入森林,會嚴重破壞景觀格局[2]。
2林區道路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2.1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大多林區道路分布在山區,交通條相對落后,林區基本上屬土路,局部地區甚至沒有路,無法保證基本的運輸條件,造成較低的生產效率,再加上勞動工資的逐年提升,林業生產成本不斷提升,造成投資效益逐年下降。
2.2提升林木的綜合利用率
由于林區的路況條件差,所生產的木材以及樹木會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不能夠按照原價發售。同時由于運輸條件落后,一些樹木不能外運,樹木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會出現掉皮、蟲浸等現象,每天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林木采伐剩余價值得不到利用,產生了一定的浪費。一旦林區道路能夠順利運營,能夠提高林木的運輸效率,從而促進整個林區的生產率,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3]。
2.3有效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林區道路建設能夠有效的建設森林防火隔離防護帶,同時也能為森林救火工作提供便利的交通,從而促進森林防火能力的有效提升。
3林區道路規劃建設的對策
3.1合理選擇建設路線
基于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促進林區道路建設的最經濟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合理選擇建設的路線。首先,合理選擇合適路線就是最大程度上減少由于道路建設二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林區道路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掌握和調查道路建設所處環境的地質和水文條件,尤其是要了解地質較為薄弱地區的泥石流、滑坡以及沖溝等情況。其中地址水文條件包括地下水文條件和地表水文條件。地表水文條件是指湖泊河流的供給和排泄情況、地表徑流的基本情況;地下水文條件是指地下水的供給、流向、水位線高度以及水層的厚度等。其次,建設人員需要充分調查道路建設環境中的生物種類以及其他生物物種的分類。林區道路建設應該盡量避免地質條件復雜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除此之外,林區道路需要經過具有生態價值的地區,需要充分考慮高架橋等計劃方案[4]。
3.2設計科學的道路
科學的道路設計應該充分考慮道路建設的防護性和觀賞性,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合理規劃林區設計,最大程度上的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促進林區大陸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環保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同時林區道路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避免對其造成重大的破壞。
林區道路建設的主要原則是避免深挖高填,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工程造價的成本,還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規劃林區道路支溝時,需要架設橋梁,既確保林區的動物能夠安全通過,還能減少水污染;林區道路設計需要減少隔離效應,將橋臺、涵洞等設施埋入土中;沖刷防護措施的設計需要采取植被防護,需要盡量選擇當地的植被和物種;沿河路堤的建設需要選擇拋石和石籠防護,將泥沙投入其中以供當地植物的生長。除此之外,設計人員應該充分考慮排水等問題,減少水土流失,降低道路施工隊水體環境的污染,加強排水力度,從而有效的加強林區道路的規劃設計[5]。
3.3落實預先的綠化經費
綠化的概算應該在林區道路建設的前期得到落實,其中的經費包括沿線附屬設施和邊坡等設施的建設綠化經費,還包括補償由于道路建設所占原來地面的綠化費用,例如恢復植被與防護措施的費用。
3.4林區建設的施工控制
在林區道路的施工階段,應該加強對工程的總體控制,為了減少林區道路建設對當地環境的破壞,施工單位需要合理使用運輸車輛,防止運輸過程中出現的道路揚塵以及遺撒等情況。在施工中合理采用灑水設施,已達到抑制揚塵的目的。施工單位應該集中放置廢棄的土石方,避免其碾壓植被。同時應該建設必要的排水設施,根據當地的水文特征,建立綜合的排水系統,修建時需要做好排水構造物以及路基防護欄。林區道路施工的材料應該與地面水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了防止廢水外溢,需要建立深水坑和排水溝等設施,以免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林區道路想要穿過濕地,需要選擇最短路線和架設橋梁;如果想要穿越野生動物區,需要建設專門通道,方便野生動物的穿行。在竣工后,應該適當的恢復預制場地和取土場以恢復原有的植被[6]。
總結
綜合所述可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林區道路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一旦技術和方法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隱患。因此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環保的發展理念,需要道路建設人員認識到林區道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并采取積極合理的解決措施,合理選擇、科學規劃、控制施工,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少,促進林區的道路規劃以及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張炳春. 論如何促進林區道路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J]. 吉林農業,2011,12:188-189.
[2]李月梅. 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公共財政政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3]王迎. 我國重點國有林區森林經營與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4]莊莉. 中國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3.
[5]王毅昌. 黑龍江森工林區發展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8.
[6]曹靜,尹海龍. 淺談如何促進林區道路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J]. 河北林業,200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