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子 宿一兵
【摘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禮儀,重視修身,講究待人以禮。文明禮儀修身是大學立德樹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明禮才能修身,知書達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禮儀應當貫穿在舉手投足之中。然而,在我們的校園內,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這些都和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身份不相符。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更好地將禮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此展開了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存在的禮儀失范現象較為嚴重,故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刻不容緩。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禮儀失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中國是“禮儀之邦”,重視禮儀教育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總體而言,禮儀素質教育需要從不同層面、不同渠道來進行,通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推進。大學教育的職責不僅是向社會輸出優秀的專業技能人才,更應為國家培養出品德高尚、禮儀修養良好的素質型人才。
一、高校大學生禮儀現狀分析
1、調查問卷分析
(1)研究對象
湖南農業大學在校學生300名,涉及教育、經濟、動物醫學、計算機、機械、體育藝術等10個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
(2)研究方法
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更好地將禮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設置《大學生禮儀狀況調查問卷》,問卷由研究對象了解禮儀的渠道、對大學生禮儀行為滿意度、禮儀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以何種形式開展禮儀教育、如何改善大學生禮儀狀況等維度展開。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90,回收率96.6%。
2、高校大學生禮儀現狀
當代大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青年,從思想道德狀況來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成為青年學生的主體形象。在對湖南農業大學學生禮儀調查情況來看,調研情況反映出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我國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總體情況是不錯的。然而,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雖然獲得了加強,但與社會需求相比,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了解渠道狹窄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了解禮儀,接受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家庭和電視節目。有42.8%的學生是通過書籍學習禮儀,通過電視或網絡綜藝節目和家庭成員或身邊的人了解禮儀分別占到了71.7%和79.3%的比例。還有20%的同學是通過選修課程來學習禮儀的。狹窄的禮儀學習渠道,不利于大學生對禮儀知識的認知及掌握。
(2)大學生禮儀行為滿意度差
45.5%的研究對象認為大學生的基本文明禮貌禮儀需要被改善,42.1%的人認為交際禮儀需要改善。從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禮儀行為的滿意程度較低。在現實校園生活中,大學生失禮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在圖書館、教室等公眾場合言談舉止親昵,有的同學隨意踐踏草坪、扔果皮紙屑,更有甚者,課上公然與老師作對。這些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對于禮儀行為的滿意度差。
(3)大學生對禮儀教育參與度低
調查顯示,當被問及如果學校開展禮儀方面的講座或社會實踐,是否會參加時,60%的學生表示,會視情況而定是否參加禮儀教育活動;33.8%的學生表示會積極參加;還有6.2%的同學認為沒興趣。可見大學生對于禮儀教育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高。
(4)禮儀在高校推廣困難
禮儀在大學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調查顯示,66.2%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參與度低,禮儀教育的對象就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積極性不夠是禮儀教育難以在高校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同學表示是宣傳工作不到位,以至于禮儀教育的影響力不大。
二、高校大學生禮儀失范現象的原因分析
1、高校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64.8%的同學反映雖然學校開設了禮儀教育的相關課程,但都是作為選修課列入課程計劃。甚至有26.2%的同學所學習的專業沒有設置學習禮儀的相關課程。僅有9%的同學是作為必修課進行學習,可見是學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內容的缺位。
2、大學生禮儀修養缺乏
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環境息息相關。這不僅包括了家庭、學校,也包括了社會風氣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自身對于禮儀的認知。由于缺少對禮儀知識的系統學習,缺乏禮儀意識和禮儀修養素質,導致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沒有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和應有禮儀規范。
3、缺乏完整的禮儀規范制度
學校是傳播文明禮貌的重要場所,但是現在很多學生缺乏對禮儀行為的重視,處于一種懶散狀態。有49.7%的研究對象表示,宿舍是常出現禮儀行為表現差的環境,39.3%的學生認為食堂是失儀行為多的第二大場所。學校未形成明確的禮儀規范制度,會對學生禮儀行為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三、加強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
1、開設禮儀教育課程
高校作為禮儀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讓禮儀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要讓素質教育依然停留在口號上,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課程使得禮儀教育趨于規范性、科學性,如通過“愛課堂”網上選《大學生禮儀》課程,計入學分,使學生系統、完整地學習禮儀教育課程。
2、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
“禮者,履此者也”,大學生是高校禮儀教育的客體。良好的禮儀習慣和正確的禮儀規范的養成,需要長期的禮儀實踐。高校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講座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和了解傳統禮儀的精華和西方現代禮儀,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作為大學生也要主動參與,關鍵在于自律意識的養成。總之,學習禮儀,貴在實踐。長期的踐行,才可以使禮儀內化于身,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3、建立完整的禮儀規范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學校素質教育的推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禮儀修養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應該確立明確的制度規范。建立和規范禮儀制度,可將禮儀納入到德育考核范圍,還可以將禮儀表現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作為評優標準之一。
總之,高校是大學生禮儀教育的主陣地,提升和改善大學生對禮儀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狀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措施和方法上不斷改進創新,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殷成志. 論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J]. 長江大學學報, 2014(9).
[2] 黨貴平. 禮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思考[J]. 黑河學刊, 2013(11).
[3] 臧義光. 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2(5).
[4] 農世山. 禮儀教育的實用性研究[D]. 西南大學, 2013(11).
[5] 劉 青, 鄧代玉. 中國禮儀文化[M]. 北京: 時事出版社, 2009.
[6] 唐金權. 大學生禮儀教育初探[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5(3).
【作者簡介】
林雪子(1992—),女,湖南長沙人,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