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豐丹
【摘要】農村體育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文件,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充分認識到。本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闡述了籃球運動作為農村全民健身項目的可行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籃球運動;全民健身項目;可行性分析
一、在農村開展籃球運動的可行性分析
籃球運動對身心健康的良好促進:首先從生理層面上看,從事籃球運動能夠發展人的體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其次還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作為集體性的運動項目,籃球運動無疑為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提交了理想的平臺,在運動中良好的心理體驗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狀態。
農村籃球運動與農村物質精神文明建設:隨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和閑暇的時間增多,農民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和傳統節日開展籃球運動,一方面增強農民體質、消除疲勞、愉悅身心;另一方面遏制了不良行為(賭博偷盜、搶錢、打架斗毆)的發生,加強了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的籃球運動成為提高廣大農民精神文明素質的有效載體,為農村精神文明健設構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籃球運動的眾多特點:籃球運動具有趣味性、游戲性、綜合效能性、靈活多樣性、社會交流性、審美觀賞性、廣泛運用性以及經濟實惠易于開展的特性,隨著籃球運動的開展,籃球運動的形式也逐漸多樣化。不僅全面地發展人們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改善感受器官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二、當前我國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狀況
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領導也充分認識到了籃球運動在農村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并給予高度支持。
農村籃球場地設施的建設發展迅速,由于近兩年各村活動中心的建立籃球運動場地基本上成為農村運動場地的代表,它充分地反映了農村體育運動的特點和籃球運動在農村體育發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三、影響農村籃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
1、經濟因素
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基礎。經濟制約著體育經費投入水平:體育事業經費的投入是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的,政府財政收入多就投入多收入少投入也就少,外加近幾年鄉鎮企業的發展受限,出資興辦體育的能力不斷減弱。經濟制約體育消費水平:人們要參加體育鍛煉就需要配備必要的器材和服裝,體育消費水平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制約,而收入水平則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體育消費水平。
2、籃球器材、場地設施短缺
籃球器材、場地設施是推廣籃球運動開展的最主要的基礎因素。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農村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雖然國家利用體育彩票公益資金等多種方式加大“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但對農村體育的投入遠遠不夠,導致農村體育器材、設施短缺,籃球場地只有少數水泥場地,室內籃球場地便更是少之又少,這些現狀客觀上制約籃球運動在農村的發展。
3、體育健身觀念落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逐漸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富裕生活,但是文化體育生活相對貧乏,體育健身觀念相對落后。部分農民對體育的理解只停留在運動場上的表面競爭,缺少自覺參與意識。還有部分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勞動就是體育運動,體育可有可無。這一切都表明部分農民體育健身觀念落后,體育意識薄弱,主觀上制約了籃球運動在農村的開展。
4、體育主管部門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以及農村籃球運動的指導力度缺乏
由于農村經濟比較落后,許多領導干部對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顧搞經濟建設,認為開展籃球運動并不能解決溫飽、就業和富裕問題,所以籃球運動在農村的開展工作被擱置一邊,再加上農村籃球運動的開展缺乏社會指導員、教練員、裁判員等體育人才的指導。因此,要不斷完善體育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解決農村籃球運動的指導力量薄弱問題。
四、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對策
1、強化政府職能和農民體育健身意識
發展群眾體育事業是各級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為搞好體育工作,鄉鎮政府應把體育事業納入鄉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保證一定的體育事業經費,不斷改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擴大體育影響。另外要加強體育健身的宣傳工作,培養農民科學的健身觀念,糾正“勞動就是體育鍛煉”的錯誤觀念。生產勞動雖然也是四肢運動,但只是簡單動作的重復,如果得不到調劑,日積月累還會造成機體的損傷或畸形,嚴重降低勞動的效率。因此從事籃球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生活質量,還能豐富廣大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樹立健康文明的社會新風氣,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加大農村籃球器材、場地設施建設
根據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籃球器材、場地設施建設資金的籌集,應本著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原則,采用國家和地方財政出一部分,鄉鎮企業捐一部分,農民自籌一部分,農村人口投入勞動,多方共同努力的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在籃球器材、場地設施建設中,要建立資金專項管理,周密安排,按照當地的需求和發展水平,合理建設適當規模的場地設施,避免重復建設與無用建設,使籃球器材、場地設施建設既符合當地的利益又要服從長遠的利益。
3、強化農村學校體育,促進運動習慣的養成
目前,我國平均每個鄉鎮有小學3.8個,中學1.3個。近年來,隨著科教興辦戰略和希望工程的實施,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硬軟件設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民健身計劃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昌盛,所以農村體育應從學校抓起,讓農村的青少年和兒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4、積極培養更多的體育專業人才
無人指導、不會鍛煉,指導力量薄弱是制約籃球運動在農村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重視農村體育人才的培養,要充分調動起社會體育指導員、學校體育教師等體育骨干,培養他們為真正的體育人才,讓他們為籃球運動在農村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5、建立體育工作站
鄉鎮文化體育工作站是開展農村體育活動的重要機構,對農村體育工作推進有很大幫助,所以健全鄉鎮文化體育工作站是開展農村體育的前提。在建立工作站后還要選出一些具有號召力的帶頭人,只有選好了負責人,農民的體育運動才能持續的開展,才能使更多的人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
五、結論與建議
1、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農村籃球運動開展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促進農村的經濟快速發展。
2、籃球器材、場地設施短缺限制了農村籃球運動的開展,因此加大籃球場地設施的規范化,進一步完善籃球場地設施的環境和條件,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籃球運動場所。
3、農村籃球運動處于初級起步階段,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體育管理人才等專業人員缺乏,所以應該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體育專業人員前往農村進行指導,促進農村籃球運動的發展。
4、農民體育健身觀念落后,體育意識薄弱,主觀上制約了籃球運動在農村的開展,因此要加強農民健身意識的培養,加強正確健身知識的宣傳來促進農村體育運動的開展。
本文通訊作者:金育強
【參考文獻】
[1] 周 挺. 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體育消費現狀調查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2(3).
[2] 蔡寶家, 林珍瑜, 唐文玲. 福建沿海僑鄉農村籃球運動開展狀況與發展對策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9(1).
[3] 陳 寧. 全民健身概論[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3,3(23).
【作者簡介】
張穎(199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