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孟憲明 孔鋒 張榮亭



摘要:通過調查濟南市農業發展現狀,總結歸納出生態景觀型、體驗參與型、高科技設施型、旅游度假型、特色精品型、物流會展型6種農業發展模式,確定生態功能、生活功能、生產功能、示范帶動功能、可持續發展性5個評價指標,建立AHP比較分析模型,進行層次比較分析,確定高科技設施型為適合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最佳模式。最后根據AHP比較分析模型的研究結果,提出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發展模式;現代農業;AHP模型; 濟南市
中圖分類號:S-0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6-0160-04
近年來,濟南市以都市型、城郊型“兩型”農業為主攻方向,著力打造具有省會特色的現代農業新框架,保持了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日益繁榮的良好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當前濟南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仍滯后于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化”發展不同步、不協調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影響整個現代化進程的突出矛盾。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包括現代農業特色尚不明顯,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產業基地數量較少,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少,農業技術開發和推廣體系落后等。確定一種或幾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明確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戰略顯得尤為迫切。
1濟南市現代農業主要發展模式
按照2009年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的要求,濟南市著手構筑一圈(圍繞主城區,在繞城高速兩側著力培植環城都市型現代農業圈)、一帶(沿黃河南岸著力打造濱河都市型現代農業風情帶)、三區(突出抓好南控都市型現代農業景觀區、臨港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園博都市型現代農業開發區)、200個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1132”都市型現代農業區域布局新框架。目前,濟南都市型現代農業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模式。
1.1生態景觀型農業(M1)
生態景觀型農業以構筑生態良性循環系統,維護生態平衡,防止環境污染,優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為主要功能,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促進人與自然、農村與城市和諧發展。
1.2體驗參與型農業(M2)
體驗參與型農業融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閑、文化教育和農事體驗于一體,讓市民和游客在接觸自然、體驗農藝中調節身心健康,享受田園之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1.3高科技設施型農業(M3)
高科技設施型農業主要應用工程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以及農產品的保鮮、儲藏、加工等現代科技與先進的農藝技術,建設資本、技術、設施高度密集的現代化、智能化、精準化高科技設施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可控化和工業化,展示現代高科技農業風采。
1.4旅游度假型農業(M4)
旅游度假型農業依托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建設集度假、餐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特色農藝園,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滿足與適應市民走出城市、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1.5特色精品型農業(M5)
特色精品型農業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標準),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到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組織生產富有地域特色的安全、營養、優質、鮮活農副產品,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食品消費需求。
1.6物流會展型農業(M6)
物流會展型農業以服務城市為中心,大力發展城市近郊區的物流中心和流通網絡,通過運輸、加工、包裝、倉儲、配送等環節,為農產品創造更大的增值空間。大力發展農業會展業,擴大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可促進都市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2中間層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為定量比較分析研究6種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模式的優劣,確定以下5個評價指標,建立指標評價體系。
生態功能(X1):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承擔起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
生活功能(X2):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農業文明回歸、體驗自然的精神需求;
生產功能(X3):提高農民收入、滿足省會農產品市場的有效供應;
示范帶動功能(X4):發揮濟南作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的優勢,發揮示范帶動功能;
可持續發展性(X5):以科技為先導,引領濟南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基于AHP群決策控制分析法的比較研究
3.1中間層指標權重的確定
根據專家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A-Xi,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λmax=5.0461,XR=Xi/Ri=0.0103﹤0.1,認為矩陣A-Xi具有一致性,然后用AHP群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1)。
從表1可以看出,5個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排序為生產功能>可持續發展性>生態功能>生活功能>示范帶動功能。
3.2生態功能比較
根據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X1-M,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XR=0.0069﹤0.1,認為矩陣X1-M具有一致性,然后用AHP群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2)。
從表2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生態功能的排序為:生態景觀型>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旅游度假型>體驗參與型。
3.3生活功能比較
根據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X2-M,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XR=0.0120﹤0.1,認為矩陣X2-M具有一致性,然后用AHP群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3)。
從表3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生活功能排序為:體驗參與型>旅游度假型>生態景觀型>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物流會展型。
3.4生產功能比較
根據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X3-M,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XR=0.0095﹤0.1,認為矩陣X3-M具有一致性,然后用AHP群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4)。
從表4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生產功能排序為: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物流會展型>旅游度假型>生態景觀型>體驗參與型。
3.5示范帶動功能比較
根據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X4-M,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XR=0.0137﹤0.1,認為矩陣X4-M具有一致性,然后用AHP群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5)。
從表5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示范帶動功能排序為: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物流會展型>旅游度假型>生態景觀型>體驗參與型。
3.6可持續發展性比較
根據調查表統計數據得到矩陣X5-M,經過一致性檢測,計算出XR=0.0069﹤0.1,認為矩陣X5-M具有一致性,用AHP決策法計算得出中間層各指標的權重值(表6)。
從表6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排序為: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物流會展型>旅游度假型、生態景觀型>體驗參與型。
3.7 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總排序
從表7可以看出:6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綜合排序為:高科技設施型>特色精品型>生態景觀型>體驗參與型>物流會展型>旅游度假型,說明高科技設施型是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好模式。
4結論及建議
根據對濟南市現代農業6種發展模式的AHP分析,確定高科技設施型是促進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好模式,其次是特色精品型模式。這說明濟南市現代農業要以高科技設施型農業為主要發展模式,兼顧其他模式發展。結合濟南市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4.1逐漸強化科技龍頭帶動作用
濟南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起步晚、人員少,機構尚未健全,科技龍頭帶動作用難以滿足濟南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需要創新科技運行機制,堅持“不求我有,但求我用”人才引進戰略,針對濟南市農業產業格局,聘任產業體系發展領軍人物和學科帶頭人,研究解決制約濟南市農業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為實施高科技設施型農業發展模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4.2充分發揮科技精品示范功能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濟南市現代農業精品科技園、泉城農業公園等高科技功能園區已建設成功。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科技示范帶動功能,通過開放參觀、組織相關人員培訓等措施,把濟南市現有的高科技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盡快傳播出去,應用在其他縣市區的農業生產中,提高科技貢獻率,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4.3提升農業生產物質裝備水平
要發展高科技型設施農業,首先要提升以農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為主要特征的農業物質裝備水平。針對玉米收獲、大蔥移栽、草莓采摘等農業生產中機械化水平較低環節,市財政應撥付專項資金,進行科技攻關;或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機械,結合生產實際和種植模式,研究改進與相關機械配套的農業技術,實現農機農藝結合,降低勞動力生產成本。同時,開發使用濟南市測土配方施肥系統、自然災害預警系統等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軟件,增強農業信息化對現代農業、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支撐能力。
4.4實現高科技設施型模式為主、其他模式為輔協調發展
在發展高科技設施型農業發展模式的同時,在交通不便、資金相對不足的遠郊地區,以特色精品型農業發展模式為主,以特色種植業和生態漁業為依托,建設生產功能強的特色品牌基地。另外,在城市周邊地區有選擇地發展生態景觀型農業,建設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兼具一、二、三產業特征的現代化都市農業園區,把現代農業建設成為功能豐富的復合經濟體系。
參考文獻:
[1]
濟南市農業局發展規劃處.濟南市“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EB/OL].http://www.jnny.gov.cn/jhgh/jhgh_detail.
[2]林本喜.浙江現代農業模式、評價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資源利用效率的視角[D]. 杭州:浙江大學, 2010.
[3]施鶴峰.寧波市鄞州區都市農業發展戰略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 2007.
[4]師雙鳳.泰安市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 2011.
[5]李曼.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D].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