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華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數學的認識還僅僅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很多方面上,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以保證學生可以迅速地掌握相對應的數學知識,尤其是一些比較基礎的數理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論知識;互動效果
一般而言,小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主要是對簡單數理知識的認知,比如對加減乘除的基本掌握,一些基礎應用題的解答等都是該階段學生需要去全面獲取的知識內容,但是要想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及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現狀和存在的基本問題
1.學生的意識僅局限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十分有限,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需要一些相對比較困難的知識內容時就會產生退縮心理,這樣學生很可能就會喪失去探索這類知識的機會,比如小學奧數題目對于某些學生而言,會讓其有知難而退的想法。而教師一般也會在教學中一味地追求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忽視讓學生去探索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這樣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造力就會嚴重受損,因此,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努力改變當初的教學思路,對于學生而言也要逐步地去摒棄不良的學習習慣,做一個樂于探索未知知識的學生。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自制力也會比較弱,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教師講解知識內容,并且在課后也基本不會去復習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數學理論,一旦小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其數學成績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還有教師沒有為學生制定較好的學習計劃,導致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沒有系統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對于一些數學理論知識由于沒有及時進行鞏固復習,使學生在后續的運用過程中遺忘,甚至在后期有些學生在對一些基礎數學問題的解決上也會出現不該出現的問題。
3.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比較淡薄
要想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率高效,效果明顯,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但是互動教學出現的前提要求是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因為只有學生對一些數學問題有主動認知和探究的意識,其在學習上就會更加主動,并且在后續的學習中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的掌握上,由于有了前期的認知過程,也會總結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與教師或者同學進行分享討論。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有這種主動學習的意識,這就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
二、如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教學關系
作為學習上的主體,學生學習一些數學知識,首先需要教師對相對應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學生作為聆聽學習者需要對這類教學信息進行分析獲取,然后提出自身的一些問題,教師再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講解,比如教師在講解應用題中關于如何判斷某一特定目標作為解答式中的前置數字,這就需要學生先去理解,然后教師給出解決方法,學生只需記住“比”等相應的字眼,就很容易選定哪一個單位作為解答式的前置位置,因此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與學生之間形成這樣的互動教學關系,其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提升,因為教師在每次的課堂教學之前都可以將所要講解的知識內容提前向學生告知,讓學生對其進行預習,最后整理一些問題與其進行討論溝通,這樣課堂教學氣氛也會變得活躍。
2.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一定的學習計劃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體系尚未形成,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制定好學習計劃,當然學習計劃的制訂必須讓學生參與其中,計劃的內容必須包含學生在學習特定知識理論中所碰到的問題,學習好數學需要采取的措施,像每天制定的學習時間,與同學之間的討論時間等等都可以寫到學習計劃中,而作為教師則需要監督學生去完成這些學習計劃,而學生在這些學習計劃的制訂過程中不能忽視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交流,比如學生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像講課方式、互動時間等等都可以在課堂中向教師提出,這樣小學教師就可以在下次課堂教學中適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提升。
總體來看,要想讓數學教學課堂效率得到提升主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去提升,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調整,像懶惰、自主學習意識差等問題教師或者學生之間需要互相監督和提醒,然后在互動上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要及時整理與老師之間所探討的問題結果,另外在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上需要學生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以促成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效果包括后續的教學計劃也會較為順利地得到實施。
參考文獻:
[1]曾紅英.談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9).
[2]徐峰.引領學生走出虛擬的網絡世界[J].文教資料,2011(11).
[3]徐曉鴻.小學課堂互動交流活動的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