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成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個人潛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不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來保證教學效果。以此為出發點,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教學
小學教學是教育教學的基礎教學階段,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個人能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對于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不深,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完成教學。其中,提問式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將教材、學生、教師三者連接起來,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學生個人的思考能力,對于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而言意義
重大。
一、實際課堂中提問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的課堂語言運用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在進行《白鯨》課程的教學時,很多教師會運用這樣的語言進行課堂提問:“你們見過白鯨么?”“白鯨很漂亮對不對?”“大家是不是很喜歡白鯨?”這種毫無意義且簡單的語言提問,既不存在提問價值,又使學生覺得課堂枯燥范圍,無法產生思維的具體過程,在教學活動開始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課堂質量自然難以提升。
2.過于注重提問教學
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喜歡不斷進行提問,來幫助學生思考,而這種過量提問的教學方式,同樣也是課堂教學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樣以課文《白鯨》為例,教師在教學中會不斷提問:“你們見過白鯨嗎?”“通讀課文,你能介紹一下白鯨嗎?”“學習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等一系列與課文相關的問題,小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差,一次教學能接受的教學內容本來就少,在教師反復提問中逐漸產生了迷茫、沒自信的心理,進一步發展為厭學的學習態度,極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后續開展。
3.提問的時機把握不當
提問教學是伴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斷改變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教材中需要學生思考或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手段。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形式而忽略了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把握,在提問時難以正確把握適當的時機,致使無法產生有效的提問。如,在進行《金色的魚鉤》教學時,很多教師都會犯一個錯誤,在學生通讀文章后,讓學生聯系課文說出課后詞語的具體意思,而在課文教學結束后,提問學生課文中有哪些人物讓他們記憶深刻。這其實是錯誤的,簡單地通讀課文并不能夠讓學生對于課后詞語有非常準確的理解,因此,在通讀后解釋詞語的具體意思并沒有實際意義,而是應該放在課堂當中,在課文講解中遇到該詞語后,進行提問,這樣學生才能夠產生深刻的理解,并對詞語進行記憶。
二、提升提問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注重教學語言運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引導的具體方式就是通過教學語言來完成。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注重教學語言的運用,如,在進行課文《白鯨》的教學時,應該以“鯨”字導入,注重語言的魅力,“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能不能列舉幾個你喜歡的動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呢?”用這樣的問題開篇,這種簡單的問題所有學生都能夠回答并且暢所欲言,在進行一到兩分鐘的討論后,教師再一次發起提問:“那么,你們認識鯨魚嗎?”這樣就能很好地進行課程教學的開篇導入內容,學生也在開始就產生了學習探究的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基礎。
2.適當開展提問教學,勞逸結合
小學生有著與生俱來對事物探索的好奇心,這也導致在實際教學中他們難以長久地保持注意力在課堂上,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懂得勞逸結合,適當地開展提問教學,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重新放回課堂。以《金色的魚鉤》為例,在課程進行到一半時,教師要觀察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已經出現學習疲勞,注意力轉移的現象時,教師就要調整教學進度,可以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影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提問學生:“學到這里,你對于老班長有什么想法呢?”“如果你是老班長,你會怎么做?”等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調節,勞逸結合,以提高教學整體的有效性。
3.豐富提問教學,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
提問教學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但是不斷地采用相同的提問方式,還是會讓學生在長久的學習中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提問形式的多樣性,多采用探究式提問或啟發性提問來進行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鍛煉。如,在進行《再見了,親人》的教學時,如果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教師可適當繼續啟發式提問,如,“大家都是在親人的關愛中長大的,說一說你覺得最關心你的親人是誰?”或者以實際案例來啟發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汶川大地震當時的影像資料,然后提問:“為什么軍人不懼危險去救助陌生人呢?這讓你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觸動?”“通過教材學習后,你對這種幫助有什么新的理解呢?”以此來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教材中所表達的情感,深入探究課文深意,實現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策略的探討其實就是通過提問教學來實現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而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師要始終跟上時代潮流,積極地學習與進步,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注重課堂教學實效性,在實際教學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轉變,通過教學進度把握提問時機進行提問教學,從根本上提高提問的質量,充分運用課堂語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維探究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廣大學者繼續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提出更多具有專業性、建設性的教學意見,共同促進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秦相君.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J].文教資料,2015(30).
[2]陳會祥.淺談小學數學提問策略[J].學周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