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敏
摘 要: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以生活為起點進行課堂教學,使教學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學習本就源自于生活,是生活中萬事萬物的總結。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進行論述,并采用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學習。
關鍵詞:回歸生活;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教學外延和生活外延是相等的。”這是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提出來的。這句話表明,教學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如果教學離開了生活,那么將會失去它的意義,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我們所使用的長春版語文教材大多取自生活中的例子,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課堂為中心展開生活化教學,使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理解。這樣,學生既能夠深層理解教學的內容,又能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成為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曾提出:語文來自于實際生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而培養這種能力就是將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因此,在這樣一個理念的指導下,將學生拴在書本中已經是一個誤區,應該讓學生感受語文就是生活。
一、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
現在使用的語文教材內容,大多數遠離了學生現在的生活,他們對于教材內容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誤區,即使有些內容來自于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但學生也會忽視。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細節,在認識生活中事物的同時,增長自己的見識,提升自己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例如,當學習花草樹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狀態,這些花草樹木給人的感覺是靜態的,而它在大自然中隨意擺動,慢慢生長又變成動態的,這是一種奇妙的自然現象。讓學生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從而將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例如,當學習動物時(雞,鴨,魚,貓,狗等),為什么有些動物經常是人們飯桌上的食物,而有些動物卻不是。這是什么原因?這就需要學生細細觀察生活,了解動物的生活環境與習性,深入了解其中的緣由。這樣,學生了解了生活再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就會容易很多,也能夠認識到觀察生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
生活化教學是以學生作為主角,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中不同的角色聯系起來。在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使他們理解起來比較艱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創設情境將教材中所描述的內容重演,使學生身臨其境。(1)安排幾個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分角色扮演,讓學生自己做課文里面的主人公,使學生產生好奇,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在展現課文中的角色時,能夠感受到這個角色的人物特點。其他學生看到這些學生的表演時,也能產生共鳴。(2)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再現,多媒體能夠將課文中的聲音、文字和圖像表現出來,從多個角度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將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畫面播放出來,當學生看這樣的場景時被深深地震撼了,甚至還有學生眼里泛出淚花,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五壯士不怕犧牲的愛國情懷。多媒體畫面能夠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不用教師反復講解就能使學生明白其中所要表達的含義。
三、回歸生活即注重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一步步進行,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新課改強調,語文就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特點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與家庭和學校的層層關系利用起來,進行實踐活動。學生除在學校學習,在家庭中更是少不了學習的。只有利用好家庭生活,才能升華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真知。(1)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實例并加入教材。不斷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與時俱進。利用這些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并將這種語文意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2)語文來源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它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看的電視,聽的廣播,外面貼的廣告以及報紙雜志等都是語文。因此,語文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不斷實踐,才能真正學習到語文知識。
語文是一門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包含著語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更應當注重學生的生活,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無限樂趣。只有這樣,語文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回歸生活。
參考文獻:
[1]宋頌.天然去雕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4).
[2]王云峰.潤澤生命,孕育花開:語文課堂教學的使命[J].課外語文,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