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飛
摘 要:小學低段學生年齡較小,識字量較低,喜歡看圖畫較多的書,教師要以此為契機,使圖畫更好地為寫話服務。在寫話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圖畫素材,鼓勵孩子觀察和說話相結合,引導孩子有話可寫,寫童心,畫童趣。
關鍵詞:寫話;素材;觀察;表達;配畫
在過去的寫話教學中,教師著重指導“怎么寫”,而忽略了“寫什么”。方法指導得多了,策略了解得廣了,孩子只知道方法,卻不知道寫哪些內容,從而導致學生因為沒有可寫的內容而不知如何下筆。經過一年來的研究和研討,課題組成員都切身地感受到要讓孩子先寫起來,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和事情,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寫自己想說的話。
一、圖寫相依
(一)巧借文本資源
1.課文插圖益寫話
低段課本中有大量的圖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見,作為課文第二語言的插圖,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蘇教版第四冊《快樂的節日》這一課插圖就非常適合孩子練習說話和寫話,孩子們很快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他們會在花園里和草地上做了哪些事情,同時也能從圖上孩子的表情看到他們內心的歡樂。看著圖,孩子有感而發,一張圖牽動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牽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牽動了孩子的表達欲望。幾乎所有教材的課文都有直觀形象的插圖,這些插圖充滿了童趣,這種圖文并茂的教材編排,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繪本閱讀促寫話
繪本就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繪本自身內容豐富,吸引眼球,圖文并茂,簡單易懂,教師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進行獨特閱讀。
繪本運用精美的圖畫給小朋友傳遞故事信息,直觀生動,語言簡潔、優美,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同時,從封面到封底,少兒都可以在圖畫書中體會到每一個畫面的背景、色彩和線條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注意圖畫書每一幅細微而有深意的細節,聆聽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因而繪本貼近他們的世界,貼近他們的生活,讓每一個呈現在小朋友們面前的繪本故事都通俗易懂,并富有童趣。
(二)抓住生活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第一學段綜合性學習第三條中又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為推進寫話練習并提高其水平,教師有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例如,學生的玩耍與游戲。我喜歡帶著他們找找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新鮮事。晨會課讓孩子來說說班級里發生了什么事,下課時帶著孩子們找季節的變化,上課時讓孩子們表演兒歌和課本劇,大課間時帶著孩子做游戲,中午帶著孩子看電影課程等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校園生活是多么豐富多彩!生活中一幅幅精彩畫面正是寫話的精彩素材。對于孩子這方面的指導看似不是對孩子寫話方面的指導,而只是帶著孩子玩耍了,其實這種指導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非指導”,也就是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每天都要寫老師規定的內容,束縛孩子的思想,而是鼓勵孩子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孩子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這樣做的目的是:(1)為學生的寫話練習做必要的素材準備,既避免學生無話可寫的現象出現,又會使寫話練習的主題選擇更加有針對性;(2)熟悉學生的生活,使教師對相關寫話練習主題有切身的感受,在做寫話練習評價時,其評語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真實、可信、有趣味。
二、觀說相伴
在觀察和表達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看圖,啟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觀要有序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過視覺感知而獲得的。由此可見,學生只有細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觀察事物,才能發現生活中的大量寫話材料。
例如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而低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不夠細致,導致他們只能看到圖畫表面的東西,觀察圖片沒有目的和順序,寫的話就顯得雜亂無章,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看清圖話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圖畫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弄清時間、地點、人物,從而了解圖片所表達出來的主要內容。
(二)說需通順
看的同時也要說出來,看得懂還要表達流暢。然而學生表達起來缺乏語言的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啰嗦,有些語句中還帶有語病。在教學過程中,看圖寫話要有基本內容,要抓住重點進行描述;鼓勵哪些能表達獨到觀點的學生,贊揚他們說得有個性,說得有道理。
三、寫畫同行
課標對小學生寫話的前提就是激起他們寫話的興趣,如何激趣才能使低段文章更具體明白、更豐富多彩呢?我把焦點落在了“形象”二字。“形”就是物體。“象”就是圖畫。低年級的孩子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如果單純到都用文字表述,顯然寫話質量也會大大下降。畫畫也是孩子們進行交流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何不讓兩者結合發揮更大的效應呢?現在的教學是關注人文、關注孩子們能力的教學,我們的作文教學也一樣。
(一)寫日記先畫
寫日記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難度,于是我就在下半學期發了一本日記本子,并要求孩子們先畫自己生活中見到的、自己發生過的場景。為了降低孩子們寫話起始階段的難度,一開始我重在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格式要求在一頁中上面畫圖,下面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慢慢地孩子們就在日記本上畫得景物越來越多,文字也越寫越多。
(二)做小詩插畫
又如,《鄉下孩子》這一課,描寫的就是我們農村孩子的生活,因此學生對文章很感興趣,充滿了表達的欲望。于是教師話鋒一轉,問孩子們你們是哪里的孩子,鼓勵孩子們回憶自己平時的生活,如逛公園、看電影……然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也編成一首小詩,并為自己的小詩插上一幅幅畫,學生個個興趣盎然,因為有了生活感悟,所以精彩紛呈。
(三)編故事配連環畫
低年級的教材中童話故事較多,而結尾之處都寫得震撼人心,能喚起讀者的共鳴,是訓練寫話練筆的好教材。例如,《狐貍和烏鴉》《烏鴉喝水》這些都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學了這些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續寫《肉被騙走之后》《老辦法不行了》,讓他們進行“異想天開”的想象,寫出自己奇特的想法,使他們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好的發揮,并挖掘了孩子們的內在潛質,不斷激發了寫話的欲望。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孩子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作品,同時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畫配上一段文字,就像我們看過的動畫片,印成小連環畫冊一樣,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
參考文獻:
[1]李翠.從寫話入手:淺談小學低段作文啟蒙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5(1).
[2]陶艷菲.觀思相隨,說寫同步: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