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燕
摘 要: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改進,注重其體系和特點,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在分析當前評價語言存在的問題后,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評價語言;小學語文;應用淺析
新課標要求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的評價語言,通過合適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產生促進和推動作用,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當前評價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評價語言也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教師對于課堂評語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但是當前小學語文的課堂評價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教師評語過于單調,對學生做出的評價過于籠統,學生無法在教師的評語中明白自己的對錯,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讓學生無法明確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這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甚至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抗拒心理,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2)教師的評價過于夸張,為了體現評價語言的激勵作用,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贊揚,而事實上學生的表現或回答其實并不盡如人意,對于較為容易的問題學生做出回答后,教師也是夸張地進行表揚,不僅會引發學生的自滿情緒,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對此感到厭倦和敷衍,而且單調的高度贊揚會束縛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思路,極易形成思維定式,嚴重阻礙學生的成長和發展。(3)教師的評價語言過于傳統,只是單純地用表揚和贊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并沒有其他的鼓勵方式,時間久了難免造成學生的麻木狀態,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不僅要用有聲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也要輔以無聲的動作和細節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課堂評價體系更加豐富多樣。
二、評價語言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1.結構多變的評價主體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全新的課程標準也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在進行教學和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需要,形成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模式,不僅是教師對學生做出評價,也要在學生間進行互評和學生對自身的自評,在評價體系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是評價的主體。要想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的評價為主的現象,就要引導學生也加入到評價活動中,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開拓學生自我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在學生間的互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學會欣賞他人,在進行評價時暢所欲言,不吝嗇自己的欣賞和贊美之情,創建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2.針對性、真實性的評價
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以激勵性的語言為主,予以積極向上的評語,但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也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能為了激勵學生而違背客觀事實,教師的評語應當具備真實性和針對性。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其一,不能全盤肯定學生的答案,即便學生的答案有錯誤也不能一概而論,同時也不能隨意地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否定,不能教條般地將和標準答案套路不符的答案認為是錯誤的。教師對學生做出的評價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根據這一特性可以總結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對于學生錯誤的言行要適當地進行批評,同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正確的回答也要給予鼓勵和肯定的態度,在進行評價時要注重評語的客觀性,用激勵性的話語給予學生探究知識和提出疑問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其三,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使用不同的評語,不能一味使用模糊的評價,如“還行”或者“很好”,這種評價語言會讓學生感覺教師在敷衍自己,并沒有做出真實的評價。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狀態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比如“老師為你的進步而感到高興”或者“說錯了不要緊,你這種思路很獨特,應用到其他學科一定會大不一樣”等,真正地對學生進行關心和愛護,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學生從失落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3.將無聲和有聲的評價相結合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當將教師引導作用體現出來,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對學生進行褒貶結合的評價,將課堂評價對學生成長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教師對學生所用的評價語言要多樣化,不能只是用“很好”或“不好”敷衍了事,這些語言不僅無法激勵學生,也缺乏針對性,這樣的評語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覺得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教師要使用多樣化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心愛護之心。例如,在講課文《秋天到了》時,教師可以組織班內學生進行分段朗讀,在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可以對表現較好的學生說:“你讀得太好了,在聽你朗讀的過程中我好像就看到了一群大雁排著隊從空中飛過,你把前一段也朗讀一下吧。”待學生朗讀后要對之前朗讀的同學說:“你不要氣餒,你的朗讀雖然洪亮清晰但是欠缺一點感情,你和這位同學要多多交流,互相學習,老師希望下次能看到你們倆都有進步。”這樣的語言不僅委婉點出了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的缺點,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繼續努力練習。在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也可以不做出語言上的評價,而是以動作示意全班同學鼓掌,并給學生一個欣慰的笑容,或是拍拍學生的肩膀,以無聲的行為給予學生肯定,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藝術性的評價語言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除了要講究激勵性、創新性,也要具有藝術性,發揮出課堂教學藝術所蘊含的美感,在課堂中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使語文的教學課堂生機勃勃,將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想象力充分激發,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評價語言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應當形成結構多樣化的評價主體,加入互評和自評環節,對學生做出針對性和真實性的評價,將無聲的評價行為和有聲的評價語言相結合,使用藝術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充分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黃靜,劉仁光.運用藝術化的評價語言激活語文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2(5).
[2]姬紅權.例談教師有效評價語言的運用原則[J].廣西教育,2012(37).
[3]賈靜.對低年級情感朗讀課中教師評價語言的反思[J].新課程: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