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我校招收的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地區和山區,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均衡、實踐應用能力差,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因此,按傳統的班級上課模式,在同一個班級學生英語水平及接受能力相差懸殊。在小升初時既有取得90多分好成績的優等生,也有僅得了幾十分的差生。如果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要求和教學評估中“一刀切”,必然會造成差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的尷尬局面。差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會受到恒大的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而優等生會得不到脫穎而出的機會,使優者不優,差者更差。新型課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在這種狀況下,采取分層次教學毫無疑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分層教學的依據
學生的成績。這是最基本的依據。在初一新生入學時,我們按照中考成績把80-100分這個分數段的學生認定為優等生。這類學生的特點是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能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屬于學習主動學習型學生。把成績為60~80分之間的學生認定為中等生。這類學生的特點是學習態度端正,興趣一般,對新知識吸收有畏難情緒,屬于任務學習型學生。成績為60分以下學生認定為學困生。這類學生的特點是學習十分被動,甚至對英語學習采取逃避態度,屬于強迫學習型學生。當然我們在分類是還要考慮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學生的潛力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并以此來調低或調高一個梯度。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信和成就感
分層教學將成績接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次,因此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要求,使他們體會到學習中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減少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壓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分層教學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教學的機會,力圖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啟發、相互合作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習動力,拓寬交流范圍,擴大信息交流量,使每個學生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自主性。
3.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把素質相近的學生劃到一個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且把它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細節中,這樣一來,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材的采用、備課、上課、布置作業等更加優化、更具有針對性,真正體現因材施教。
三、分層教學的英語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
1.備課分層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技能訓練并注意層次和梯度。
2.分層輔導
在輔導學生時要加強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的輔導。對學困生課后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優等生幫助學困生,形成“兵帶兵”的互助學習策略,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3.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制定學生評價標準要根據學生各自的起點,達到了該層的教學目標就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以及獎勵,不同的目標達成后,對于優等生是信任性評價,中等生是激勵性評價,學困生則是贊賞性評價。這使得英語學習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優者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差者得到實質性進步。這將使部分學生一直以來因為英語不理想而不能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4.教學目標分層
優等生: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完成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A層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中等生:抓實英語基礎教學,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鼓勵中等學生向上層移動。
學困生:這個層次學生則放低起點,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并適當補習初中學內容,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習信心,激發潛能,使其有所提高和突破,同樣鼓勵學困生向上層移動。
5.作業設計分層
學生的層次不一樣,如果給學生設計一樣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作業的設計就必須難易有別,體現分層施教,讓低、中、高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寬松的作業氛圍中積極參與作業,增強英語能力。我的具體做法是給優等生添加額外的學習資料,除教材內容外,搜集其他閱讀素材、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中等生,我要求認真完成所布置作業并且完全理解掌握。對于學困生,我通常指定內容只要求完成作業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得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促學科提高。
四、預習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了讓學生能更快適應新課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預習。這一點對中學生尤為重要。而在平時教學中,每一次教新課前,我們都要進行“導學案”的預習設計,我們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做不同的課前學習準備。對于a層學生在預習課文后,完成預習作業,并試著向課外發展,如:完成課外拓展或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b層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初步了解課文,考慮預習導學和課文后的一些問題,如有時間和興趣的則可以去查有關資料;而c層學生僅要求他們能初讀課文,稍加了解課文內容,努力完成預習導學上的基礎題。這樣分層預習,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這樣做,就會促使學生向上一層次靠攏,向高層次發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實施分層教學以后,使同一個層次的同學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感覺到水平差不多,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了過去那種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起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是爭先恐后,課堂氣氛很活躍。這樣A組的學生就能吃得飽又吃得好;而且面對強手也不像過去那么大意了,過去那種盲目自滿、優越感打消了,因為稍有不慎就有落后的危險。B組的學生感到學有所獲,并嘗到了學習英語的甜頭,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漲起來,改變過去那種“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被動局面。C組的學生也覺得被重視起來,不再是被人遺忘的角落,對英語也產生了興趣,多數學生表現出主動學習的傾向,減少學生流失,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分層教學不僅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并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共同獲得提高。兩年來,我一直堅持使用分層教學,所任教班級學生不僅英語成績有明顯提高,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既尊重個性,體現差異,又激發活力,促進發展;既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某些心理障礙,避免學生學習時“優等生主動,中等生被動,后進生不動”的局面,又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給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平臺,增強了競爭性,注重了實際,具有保尖、促中、補差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達到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目的。
分層次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班級授課制的一種改革,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性和主動性,注意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對高層次學生多鼓勵他們主動探討、自主發展;對低層次學生不流露出差生觀念,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對中等層次的學生,鼓勵他們向上一級層次目標奮進。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教學有效方式,它基本上促進了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完善,滿足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不同要求,又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分層教學不但優化了課堂教學,并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既調動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提高成績的目的。在初中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有些高效的方法已經得到充分利用,還有的其它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搞好初中英語分層教學還需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