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班級管理是初中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得好,就能更好地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聯系各科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的紐帶,這就要求班主任要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好管理者的作用,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對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班主任工作也越來越被挑戰,新觀念、新理論、新實踐、新問題、新方法、新舉措和新經驗等等的考驗,如何更好管理班級成為每個班主任追求的目標。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實施班級管理呢?本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析。
一、率先垂范,樹立榜樣
“學校的一切都在影響學生思維。”在學校里,班主任又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因此,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學生的榜樣和表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有的女教師曾經犯過一個錯誤,剛工作時,時髦前衛戴著項鏈、指環,染了頭發,涂著指甲走進課堂。久而久之,學生們開始一個個模仿教師:有戴項鏈的,有涂指甲的,還有戴戒指的,甚至在教室比誰的飾品好看。但是,當教師找她們談話時,他們不以為然地反駁道:“老師,你不也這樣嗎?還來教育我們……”學生的理直氣壯會讓老師啞口無言,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應該是學生們的榜樣和模范,要規范學生首先要規范自己。在往后的工作中,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帶頭做到:教室衛生方面,教師帶頭打掃,看到紙屑及時撿起,學生看久了,自然會受到感染,注意腳下有無垃圾;文明禮儀方面,教師首先做到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學生,每天早上一進教室就說同學們早上好,路上碰到他們總是微笑著點頭示意,學生做錯事時從不諷刺挖苦他們,而是耐心教育。平日里老師應該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成為一種無聲的教育,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現代社會,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當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起著基礎性作用,能夠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同時還能對學生學習成績和生生關系的改善起到推進作用。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班級日常學習生活管理條例,這一條例是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規范的標準,合理明確的管理條例能夠為學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班干部管理制度,班干部對學生進行管理能夠消除年齡帶來的代溝問題,弱化班級矛盾。同時通過班干部,班主任也能夠隨時掌握班級動態,及時了解班級中出現的問題。而為了維持班干部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必要對班干部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規定,以使班級工作能夠有序進行;三是獎罰制度,制定合理獎罰制度能夠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為了獲得獎勵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外,在班干部任免上,班主任還可以指定輪流值日或競爭上崗制度,通過讓學生輪流擔任班干部,體會班級管理工作的辛苦,從而配合班主任展開各種班級工作。同時通過輪流上崗的制度,班主任也能夠找出其中最適合班級管理工作的班干部,選擇最符合干部要求的學生,從而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公平公正,不偏不袒
對待學生,必須平等而又民主地對待學生,班主任對全班同學都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不能有優差之別、貧富之別、親疏之別;更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平等地對待學生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競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尊重每個學生的進步。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尤其是一些后進生,一般來說,后進生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同時又有較強的自尊心,對老師的當面批評或指責,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所以,當老師初次與差生談心時,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則,會使師生關系陷入僵局。因此,對差生教育時,必須堅持平等原則,使他們時時感到老師可親、老師可敬。在教學時班主任要盡量給所有的學生同樣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感覺到教師是公平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班級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人人都有主人翁的姿態。
四、組織班級活動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可以使得所有學生產生出強烈的凝聚力,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集體主義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應該多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活動,共同參與平等對待,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共同實施。作為學生不應該一味地去追求成績,而應該跟其他學生一起共同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協同作戰。班主任應該合理地引導學生多參與班級活動,找出更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內容。在開展班級活動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發言,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以自勉和改正,通過反思更好地有助于學習生活。
五、獎罰要分明
好的班主任應該在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鼓勵和責罰,但是班主任一定要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是因為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具有威嚴以及約束力的,只是一個簡單的眼神、鼓勵的微笑、嚴肅的表情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學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可以過度地縱容學生,導致整個班級沒有良好的紀律,沒有良好的班風,也沒有自律的能力。無論是獎還是罰都要以尊重為基礎,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障學生的人格尊嚴。良好地運用獎罰機制,以獎賞和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讓學生知道表揚并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得到的,批評也不是隨意的,要有針對性地指出錯誤的原因,找出問題的根源,及時地做出改正,從思想根源入手,積極地去改正錯誤、認識錯誤、防止錯誤,這樣才是管理的真正目的。
六、班級管理要張弛有度
1.對待學生寬嚴有度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到寬嚴相濟,寬嚴有度。民主的作風,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能使班級的凝聚力更加強大,更能讓學生發揮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但是過于寬松也會讓學生無規矩可言,所以,班主任在寬容的同時也要嚴格。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要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約束學生,培養學生自律、自強、自控、自立的能力。班主任要把“嚴”與“寬”二者辯證統一結合起來,創造寬而不言,嚴而不苛的班級學習氛圍。
2.亦師亦友關系有度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亦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環節,教師是學生思想的引路者,歸于“尊嚴”學生就會對教師敬而遠之,使班主任的工作產生阻礙,無法得到學生的心里想法。班主任要放低身段,與學生平等對話,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但是。過于“友”會讓學生感覺不到教師的權威,難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與學生關系上也要做到張弛有度,既要讓學生對自己尊重,又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讓學生能自愿地在你的管理下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班主任的工作也要與時俱進,班主任擔負著教育者、組織者、指導者的重任,在班級管理中也要做到張弛有度,走近學生,發現學生,更好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