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銀 宗德周 范波

[摘要] 目的 探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在脊柱結核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脊柱結核患者40例,對所有患者都實施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診斷檢查,觀察所有患者的診斷效果。 結果 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查中,當b=300 s/mm2時,敏感度為(1.18±0.51)×10-3 mm2/s,可以真實反映出患者的脊柱結核病變大小情況以及病理特征情況,還可以對患者彌散像上的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實施有效鑒別。 結論 給予脊柱結核患者實施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診斷檢查,可以相對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的脊柱結核具體病變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脊柱結核;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c)-0180-02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n the Spinal Tuberculosis
LUO Guang-yin,ZONG De-zhou,FAN Bo
Zhaoto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Section,Zhaotong,Yunnan Province, 6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n value of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from August 2012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all patients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iagnostic tests, the diagnosis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In DWI examination, when b = 300 s / mm2, the sensitivity(1.18 ± 0.51)×10-3mm2 / s, can truly reflect the patient spinal tuberculosis as well as the size of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case, it can also diffuse lesions as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pinal tuberculosis patients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iagnostic tests can be relatively accurate diagnosi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patient's specific disease,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pinal tuberculosis; Value
現階段,脊柱結核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也是骨關節結核中相對來說最常見的類型,該疾病好發在兒童以及青年人群中,且比較常見的發病部位是腰椎,其次是胸椎,而頸椎脊柱結核是比較少見的[1]。通常情況下,脊柱結核病變往往會累及兩個以上的患者椎體。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大約有90%的脊柱結核病變都發生在椎體,而單純性的附件結核也是相對少見的。目前,MRI 診斷檢查屬于顯示患者脊柱結核病灶以及范圍的敏感檢查方法,能夠發現患者椎體內部的早期炎性水腫,效果顯著[2]。為了探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在脊柱結核中的應用價值,該研究隨機選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脊柱結核患者40例,并將其作為分析研究的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于2012年8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脊柱結核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脊柱結核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在20~60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是(35.1±2.9)歲;從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出發,存在低熱癥狀、乏力癥狀以及盜汗癥狀等結核中毒的患者有21例,存在感覺障礙癥狀的患者有9例,存在椎體壓痛癥狀的患者有2例,存在雙下肢無力癥狀的患者有8例。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對于該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經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經醫院有關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都采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診斷方法進行檢查,研究中利用的磁共振儀器型號是PHILIPS1.5T磁共振儀,進行常規的掃描檢查,具體層厚為4 mm,相應的矩陣為256*256,且DWI采用矢狀位,具體來說TR/TE為3 600/100,實際層厚是3 mm,矩陣為128*128,診斷方法中的彌散敏感系數是b150、300、450、650 s/mm2,最終掃描時間是1.23 min,具體鼓勵次數為6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的脊柱結核磁共振表現,包括椎間隙狹窄、附件受累、椎旁的冷膿腫形成以及后突畸形等。
2 結果
2.1 觀察患者的脊柱結核病變情況
該研究4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顯示出椎間隙變窄,且患者的椎間盤與終板受侵,占75.00%,有4例患者的附件同時受累占到所有患者的10.00%,都能夠見到范圍存在差異的椎旁冷膿腫逐漸形成,有6例患者的后突畸形,占到所有患者的15.00%,其T1WI呈現為長T1信號,而T2WI則呈現出高信號。
2.2 觀察患者的ADC圖情況
該研究中利用相應軟件獲得ADC圖,在患者DWI病灶以及ADC圖顯示的病變位置選取相應的感興趣區域,測得b值分別是150、300、450以及650 s/mm2ADC值,可以得出依次是(1.54±0.31)×10-3 mm2/s、(1.18±0.51)×10-3 mm2/s、(1.10±0.27)×10-3 mm2/s以及(0.89±0.15)×10-3 mm2/s。圖像隨b值的不斷增加,其敏感度也會增加,且信噪比下降,當b=650 s/mm2的時候所顯示圖像在病變以及正常組織分界情況上比較模糊,而當b=300 s/mm2時,信號敏感度顯示最佳,可以真實反映出患者的脊柱結核病變大小情況以及病理特征情況的圖像病變和正常組織。具體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圖,見圖1。
2.3 觀察患者的脊椎結核分型情況
研究中患者,屬于邊緣型脊椎結核的有28例,占到70.00%,屬于骨膜下型脊椎結核的有8例,占到20.00%,屬于中心型脊椎結核的有4例,占到10.00%。
3 討論
現階段,脊椎結核病變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大多數情況下發生在患者的椎體,僅僅有少數發生在棘突、椎板以及椎弓位置。從病理分型上來看,可以劃分為4類,分別為中心型或者是幼年型、邊緣型、前側型或者是骨膜下型以及附件結核型[3]。具體來說,中心型主要是指小兒椎體周圍的相關軟骨成份相對較多,其中心骨化的病變發展之后出現了塌陷型早期椎間隙[4]。邊緣型脊椎結核病變還可以稱之為骨骺型或者是成人型,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年齡相對較大的兒童或者是成人中,常見于患者的椎體上緣以及下緣位置的骨骺,結核病變會破壞患者的椎間軟組織,進而使椎間隙狹窄甚至是消失[5]。前側型或者骨膜下型脊椎結核病變大多數都發生在成人中,且在患者椎前韌帶下,經常會擴散累及到患者上下的鄰近脊椎[6]。而附件結核病變相對來說是比較少見的,例如橫突、棘突結核、椎板以及椎弓根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借助磁共振的特殊性序列可以有效突出因擴散而造成的散相位作用[7]。
該研究中,b值分別是150、300、450以及650 s/mm2ADC值,可以得出依次是(1.54±0.31)×10-3 mm2/s、(1.18±0.51)×10-3 mm2/s、(1.10±0.27)×10-3 mm2/s以及(0.89±0.15)×10-3 mm2/s。當b=300 s/mm2時,信號敏感度顯示最佳,與劉瑩等[8]研究結果b=300 s/mm2時,敏感度較強相一致,完全符合該研究結果,說明對脊柱結核患者進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查,能夠準確診斷出脊柱結核病變情況,應用價值高,具有較強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當b=300 s/mm2時,敏感度為(1.18±0.51)×10-3 mm2/s,可以真實反映出患者的脊柱結核病變大小,說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查可以準確診斷出患者的病變情況,包括患者疾病的大體變化以及顯微結構的改變等,顯示出脊柱結核病變的形態、范圍以及影像表現的特點,提高檢出率與準確率,能夠鑒別彌散像上的惡性病變與良性病變。在病理條件下,患者的組織細胞內部以及外部大分子分布情況會出現變化,膜結構在完整性方面也會遭到破壞,從而使水分子彌散速度出現改變,最終造成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信號異常。從某種程度上講,良性病變所引發的壓縮性骨折主要表現是為患者椎體后上緣出現后翹以及突入椎管壓迫到硬脊膜囊,患者的椎體會保留一定的正常信號。
[參考文獻]
[1] 劉曉晨,賈文霄,王紅,等.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兔脊柱結核模型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20(2):182-186.
[2] 周璇,楊毅,王紅,等.多b值彌散加權成像對早期兔脊柱結核模型的評價[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10):727-730.
[3] 王云玲,牛桂華,王紅,等.多種影像學技術評價脊椎結核病理機制的初步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11(7):872-875.
[4] 張俊巖,王建安,徐斌,等.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不同腦區白質結構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4,23(6):517-518.
[5] 朱向幟,康錚,何俠,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鼻咽癌靶區勾畫和復發轉移預測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2):105-107.
[6] 李爍,薛華丹,姜艷,等.全身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與生長抑素受體顯像在瘤源性骨質軟化癥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2,34(5):437-442.
[7] 田華,王瀾,韓春,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食管癌精確放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3):223-226.
[8] 劉瑩,王云玲,王紅,等.MR彌散加權成像在兔脊柱結核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磁共振成像,2011,2(6):435-438.
(收稿日期: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