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戈 李巧偉
【摘要】隨著現代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相關教育部門的關注。本文在科學地分析了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基礎之上,合理的論述了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有效方法,從而科學地探究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對于促進高校聲樂教學長久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融入
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聲樂藝術的根源,也是其精髓所在。然而,在現代高校的聲樂課程教學中,很多高校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和教學都忽視了,或者即使開設相關的傳統音樂文化教學環節,但是卻沒能夠將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有效地體現和發揮出來,這對我國的傳統英語文化繼承和發展,以及高校聲樂課程教學質量的優化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相關高校聲樂教師應當深刻的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并且積極采取有效地措施來促進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從而有效地提高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價值
1、促進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弘揚
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是一個國家傳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學、地理特色等多種多元文化的整合,通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便可以很好地了解到這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悠久發展歷史、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地域風情等內容,而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和多元化色彩的文明古國,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聲樂藝術的根源,是我國聲樂藝術的精髓所在。因此,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至關重要。高校擁有著大量的國家杰出青年人才,通過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聲樂文化,相關高校聲樂教師可以有效地將我國特色傳統音樂文化展現到高校學生面前,并且有效地將我國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信息等傳遞給學生,從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對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認知,增強高校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推動新一代的中國高校人才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促進我國歷史特色文明的傳承。比如說,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春江花月夜》這一首古典名曲為例,《春江花月夜》是我國歷史上一首有名的琵琶獨奏曲,它形象生動的為人們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促進了人們對于中國古典樂器琵琶的理解。因此,在現代高校的聲樂課程教學中融入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促進高校聲樂教學品質的優化
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聲樂課程教學品質的優化,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審美能力。第一,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現代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大多都是采用的西方聲樂教學的方法,對于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便造成了現代高校的聲樂教學長期處于一邊倒的發展狀態,聲樂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單一化,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聲樂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和優化。而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展。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發展了多種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和品種,建立了非常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體系,比如說國粹京劇、秦腔、黃梅戲、昆曲以及民間小調等,這些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極大程度上的豐富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推動高校聲樂教學的優質發展。第二,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促進高效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聲樂素養和綜合能力,而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正好可以滿足其這一需求。傳統音樂文化是中華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精髓,它可以有效地培養高校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強化高校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地提高,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方法
1、促進情感與教學的融合
音樂是人類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每一首音樂作品的創作都融入了創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因此,相關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融合,首先,應當緊抓傳統音樂文化的核心精髓——情感,將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傳統英語文化的情感相融合,從而有效地發揮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對于高校學生的教學作用,使傳統英語文化能夠完美的融合進現代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當中。比如說,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高山流水》這一首經典曲目的教學為例,《高山流水》是由先秦琴師伯牙先生所創作的一首觀點樂曲,曲中主要想表達的是高山的雄渾和幽水深潭的壯闊,傳說當時伯牙先生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只有鐘子期先生聽懂了其中的情感,鐘子期死后伯牙先生痛心疾首,感嘆道失去了一個知己,因此也誕生了“伯牙絕弦”這一千古名詞。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在給學生教學傳統音樂文化時,可以通過情感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幫助高校學生有效地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背景、情感、體驗等內容,讓高校學生能通過情感的共鳴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從而有效地吸引高校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促進高校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2、激發高校學生的感知能力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激發自身對于聲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是有效地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相關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并且有效地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就應當重點做好高校學生的聲樂感知能力的激發工作。我國是一個擁有多個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國家,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國每一個地區和地域都發展了其自身特有的音樂文化。然而,雖然我國不同的地區人們對于傳統音樂的風格、唱法、表演形式等方面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但是,對于音樂這一門藝術來說,音樂是不分地域和國界的,它都是人們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因此,在現代高效的聲樂課程教學中,不存在無法理解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存在著只有尚未開發的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因此,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促進傳統音樂藝術與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融合,就應當采取有效地措施來激發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比如說,對于地域文化特色比較鮮明、獨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傳統音樂藝術,高校聲樂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之前,先向學生詳細的介紹其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音樂風格等背景內容的方法,有效地強化高校學生在欣賞該種傳統音樂藝術時的感知能力,從而全面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聲樂藝術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聲樂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有效地措施來促進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從而有效地提高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科研項目,編號:15B037;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4YBA054
參考文獻:
[1] 鞠榮麗.《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1-12.
[2] 孫駢.《淺談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J].《北方音樂》,2015,(19):107.
[3] 常建萍.《高校聲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策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3,(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