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要】目的:觀察和分析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產科護理質量體系中的實踐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入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實驗組產婦接受優質化護理,給予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方面的指導,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分析和比對兩組產婦接受康復護理后的實際效果,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由患者對本次臨床康復護理進行滿意度評價。結果:實驗組60例產婦在接受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后,焦慮抑郁及常見病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60例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后,大部分病癥消除,部分患者仍有較強的焦慮抑郁感,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1.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住院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中的實踐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產婦的緊張抑郁情況,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幫助產婦提高自身的育嬰知識與新生兒護理知識。這種優質花的臨床護理模式在我國今后的臨床醫療服務工作中值得參考及應用。
【關鍵詞】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產科護理;應用效果
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作為我國臨床醫學領域中的創新性產科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往往能夠極為有效地提高臨床康復護理工作的質量,特別是在產婦分娩的護理服務當中,能夠有效減少產婦出現不良情緒的幾率,幫助產婦順利生產。這種優質化的臨床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具體的技能指導過程中秉承以患者需求為己任的服務模式,具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1]。本文主要對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住院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究,以此為我國今后的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優化與創新提供可行性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入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分布為17-34歲,平均年齡(23±4.7)歲;身高分布為150-172cm,平均身高(158.25±13.21)cm;體重分布為51-86kg,平均體重(61.25±7.21)kg。將120例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兩組在平均身高、體重、年齡等方面資料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產婦接受優質化護理,給予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方面的指導,并在對照組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護理,根據不同產婦的實際情況,為每一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技能方面的指導與培訓,幫助產婦更好的掌握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方法。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根據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喂奶后情況、皮膚情況、排泄情況與四肢活動情況,相應安排新生兒護理。
1.3評價指標
在臨床護理服務實施前后,分別對住院患者及家屬發放問卷形式的調查,由患者對醫護工作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好。具體觀察指標為,≥85分為非常滿意: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心理狀態積極樂觀,85-60分之間為滿意:癥狀明顯好轉,護理效果良好;<60分則視為不滿意:癥狀體征無減輕,護理效果較差;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例數。
2結果
實驗組60例產婦在接受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后,焦慮抑郁及常見病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60例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后,大部分病癥消除,部分患者仍有較強的焦慮抑郁感,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1.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隨著我國臨床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優質化護理服務模式逐漸成為臨床醫療領域關注與重視的重點內容。優質化護理模式具體指的是以患者為中心,在醫療行為與思想層面上處處為患者考慮的一種新型醫療護理模式[2]。為了進一步深化臨床護理服務的專業內涵,我國醫務工作者及相關研究人員理應在傳統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創新,讓患者真正得到優質、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3]。針對我國住院分娩產婦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產婦的臨床護理與其他疾病癥狀患者的護理服務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分娩產婦在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關注與看護,不僅局限于身體健康層面的護理服務,更需要對產婦的精神狀態以及情感焦慮等情況進行實時監督與指導,以此才能確保產婦臨床分娩以及新生兒母乳喂養的安全性,充分提升產婦臨床康復護理的整體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本次接受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的實驗組60例產婦,焦慮抑郁及常見病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7.2%;而接受常規護理服務的60例對照組患者,雖然大部分的病癥已經消除,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了焦慮抑郁感,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1.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住院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中的實踐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產婦的緊張抑郁情況,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幫助產婦提高自身的育嬰知識與新生兒護理知識。這種優質花的臨床護理模式在我國今后的臨床醫療服務工作中值得參考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淑英.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 2013,13(29):113-114.
[2]牟英健.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一體化產科病房實施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13(7):124-125..
[3]劉紅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華護理雜志,2015,13(8):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