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明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也越來越注重中學生的歷史水平。但歷史對于初中生來說并不是一門很簡單學科,很多初中生在學習歷史時發現難弄懂,逐漸對學習歷史失去興趣,為加強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幫助初中生糾正傳統觀念,使初中生逐漸了解文化差異,重新建立學習歷史的信心,本文筆者將對此進行分析與探究。對歷史的學習并未產生太大的興趣,所以培養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本文對學生學習興趣匱乏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以此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有效培養 策略分析
歷史能夠通過向學生傳達我國的古代傳統文化以及愛國主義題材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結好民族驕傲感,也可以帶領學生感受古今中外世事變遷,所以教師應當對初中歷史教育更加重視,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歷史能讓學生對于古今中外世事變遷得以了解,也能提高寫作能力、增強探索學習能力。
一、學生對歷史興趣不足的原因
(一)師生關系
要想提高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文化知識修養,自然得讓初中生意識到自己在文化知識方面的薄弱,初中生才會有意識去提高自己在文化知識方面的修養,而能在初中生意識到自己文化意識的薄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初中生感受到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即使是專家也很難對文化進行定義,但是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很容易體驗到自己與外國人的傳統習俗、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等多方面存在差異。當初中生對文化差異理解越來越深的時候,初中生就能逐漸改變自己對于歷史的傳統觀念,同時也潛在的提高初中生的文化意識。當初中生對西方的文化產生好感時,就會對學習歷史充滿動力,既能提高初中生的知識面,又能高效的學習歷史。在這種不良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會對歷史知識產生抵制的心理,下意識想要逃避學習歷史,久之,這種情感會泛化,嚴重影響學習興趣。
(二)對歷史興趣不足
其一,課本枯燥。當前的初中歷史課本選取的內容較為深奧,其表述語言復雜,在描述歷史事件時不夠鮮活。事實上,由于教材的枯燥敘述,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更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二,一味追求課堂教學的進度,而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感受,而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無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其學習的興趣也逐漸降低,對歷史課堂和知識產生排斥心理。
其三,過度重視主課。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其重點的科目就是升學考試的科學,而歷史作為輔助科目并沒有得到校方和教師的重視,長此以往,歷史在學生心中的定位也發生了偏離。
其四,來自社會方面的影響,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現實功利逐漸盛行,學生學習也深受其影響。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900名學生中有超過70%的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對以后的工作生活毫無用處,可學、可不學。這種現實功利不僅影響到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還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知。
二、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其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氛圍要輕松愉快,不僅能夠對教師的人格魅力進行充分展示,還能對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和促進,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一輕松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情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教學效率進行提高;其二,師生之間應當保持平等的關系,進行平等的對話,用愛心去感染每個學生,了解其差異,及時解答其問題和教學難點;其三,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保持一致性,防止學生再次犯錯,而若教師前后兩次的態度和評價出現差異,則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進而影響師生關系,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行為必須要制止;其四,教師要對學生的心聲進行傾聽,在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后,要對學生所表達信息進行解讀和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對于外界的看法十分在意,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對他們的內心聲音機械能傾聽,關注其自我意識的發展情況,幫助學生進行正確方向的成長;其五,初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在與學生間發生沖突的過程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尊重的態度對事件進行處理,維持師生間的關系,避免與學生發生爭論和職責,尋求兩者兼顧的途徑去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對師生關系進行優化,這也是保證障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其一,利用形式多樣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學生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下,會異常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教師在講新文化運動時結合幻燈片、錄音、畫圖、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播放胡適、魯迅等相關人物使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國的影視資料來配合教學,會使學生真正了解辛亥革命的失敗,這種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參與意識增強、加深記憶、增強學習興趣。
其二,深層挖掘教材,尋其閃光點,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跡。把枯燥的歷史課變成鮮活的歷史故事,要注重與現實的結合,把當下時事與歷史時間進行結合與對比,歷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真實發生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歷史遺跡去實地考察,通過考察讓同學們在博物館、歷史遺跡中感受歷史存在的意義,進而深化歷史內涵。
結語:
學校教學體系的改革,能讓教師充分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文化意識,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初中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文化學習中是無可厚非的,同時,教師在組織歷史文化活動時要意識到自己的身份,既不是個旁觀者,也不是被動者,教師應在學校組織的歷史活動中傳授文化知識,不僅啟迪著初中生,也對初中生今后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魯德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李曉寧.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13).
[3]趙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