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馨
【摘要】夠將生活化教學有效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一方面能夠將新的數學知識帶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去,另一方面還能引導學生將現有的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因此,應當對如何更好地在課堂上實現教學生活化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生活化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激發初中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升。還能夠產生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以后社會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數學教師的角度看,教學的生活化的開展能夠促使教師更關心社會生活實踐,能夠更好的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科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注重實現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就算能夠理解也無法靈活應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情境有效結合起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時,老師還應該應用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從中得出數學結論,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的內容時,老師便可以將蝴蝶圖案、京劇中的臉譜等軸對稱圖形作為實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美,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軸對稱知識的熱情.
二、深入鉆研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都有數學思想的應用。教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依據與主要的教學資源,但在以往的教學中視教材為權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在機械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的教學勢必會脫離學生,脫離生活,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并將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同步處理講解。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點或平行線成比例的知識點利用手邊的工具來探究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利用圓柱體積公式來計算現實生活中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利用正比例函數來提高射擊游戲子彈的命中率;利用函數知識來計算超市購物、外出旅游等促銷活動方案哪個更優惠等等。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回歸生活,重視學生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學有所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讓學生形成持久而穩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三、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學的組成部分,生活是學習的來源,只有加強生活與教學的聯系才能把生活化落到課堂的實處。將教材中原有的例題經過教師的改編,變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強化了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教師要開動自己的腦筋,積極挖掘教材,使課堂教學內容始終能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切實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如汽車的耗油量與行駛的距離和汽油的價格有關,行駛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與行駛的距離與行駛的速度有關,而與行駛的方向無關,從而使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事例中來加深對絕對值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
四、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列舉
與初中數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問題隨處可見,數學教師只要處處留心,認真分析,定能搞好生活化教學。
(一)商場節假日商品促銷活動
例1某商場的促銷酬賓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兩種方案,甲方案:第1次打a折銷售,第2次打b折銷售;乙方案:第1次打b折銷售,第2次打a折銷售;丙方案:兩次均打(a+b)/2折銷售;請問哪種方案降價較多?例2某商店賣出A、B兩種價格不同的商品,商品A連續兩次提價20%,同時商品B連續兩次降價20%,結果都以23.04元出售,請問商店的營利情況如何?
分析:上述題目說明現實生活存在著數學,現實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數學的學習可以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出發,從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出發,這樣學生就會自我主動學習,自覺接納知識,使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眼前,數學就在身邊。
(二)銀行存款類問題
例3某人現有10000元錢,需要存款兩年,當時銀行利率情況是:三個月定期年化利率為3.10%,半年定期年化利率為3.30%,一年定期年化利率為3.50%,二年定期年化利率為4.40%。請你通過計算選出最佳存款方式。
分析:這是學生生活不可避免的數學問題,是學生的一種生活經驗。學生生活需要錢,存款問題與學生生活也息息相關,學生對其自身有益的事,往往樂于實踐,該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自身有一種吸引,觸動學生的興趣,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動腦分析解決。
(三)出行租車問題
例4某校初二年級176名學生要開展校外活動,現需租車。運輸公司提供的三種車型情況是:小型車每車可乘20人,車費200元;中型車每輛可乘30人,車費240元,大巴車每輛可乘50人,車費是350元。問怎樣乘車最合算?
分析: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怎樣才能經濟實惠?這樣的生活化數學問題,能鍛煉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敏捷力,通過現實的問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課堂教學內容應該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因此,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強化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并且努力找準數學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最佳切合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真正將數學知識教學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親自參與、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鏐.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藝術[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6).
[2]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金紅紅,構建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嘗試[J].學科教學探索,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