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傳統這一世代相傳的思想、文化、道德、藝術、制度及行為方式等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音樂,在被稱為后傳統社會的現代社會里得到了傳承與再生。本文從民間音樂的守護者角度出發,淺析后傳統社會里民間音樂的守護與發展。
關鍵詞:后傳統社會;傳統文化;民間音樂;傳承者與守護者
我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這決定了我國傳統音樂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形式多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商業性和娛樂化的流行音樂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新興文化的誕生和外來文化的入侵給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挑戰。民間音樂處于“邊緣化”地位,前景堪憂。但是盡管流行音樂、歐美音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仍然有民間音樂的守護者和傳承者堅守信仰,守根固本,為民間音樂的生存和發展作出貢獻。
1 民間音樂的現狀分析
民間音樂是傳統文化的有聲載體,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多民間傳統音樂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學習傳統的民間音樂,傳統音樂歌手老齡化,人數也在不斷下降。同節奏悠遠的民間音樂相比,人們更容易接受節奏歡快,內容時尚的流行音樂,學習具有時尚氣息的現代樂器。傳統節日、民間節日被淡化,失去了全民參與的狂歡氣氛,民間音樂的生存愈加艱難。
國外的民間音樂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境地。很多國家的民間音樂是一個民族的斗爭史、血淚史,是民族崛起和民族發展的印記,具有敘事性。人們吟唱民間音樂,是重溫和記憶歷史,是喚醒和教育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的形式。[1]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接受外來的音樂文化的同時,逐漸忘記了本國的傳統音樂,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傳統民間音樂無人學習,使其無法得到繼承,在巨大的文化沖擊下產生了生存危機。
2 民間音樂的守護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意識到應該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保護民間音樂,繼承和發展民間音樂的重要意義并采取多種方法或措施保護傳統音樂文化。
2.1 民風民俗的音樂守護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俗民風,人們在傳統的社會民俗中生存繁衍。音樂伴隨人的一生,從孩童時期的兒歌、青年時期的情歌到各種習俗祭祀時的音樂活動,社會民風民俗為民間音樂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社會土壤。
青海土族的姑娘在出嫁前要跟母親學唱“哭嫁歌”,是新娘為表達離別之情,以哭伴歌的一種抒情歌謠,是土家族婦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勞作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民族風味的抒情方式。表達了對雙親的依戀等情感,內容豐富,敘事性和即興性較強。土族的婚禮不能缺少民間音樂,而且不同的場合表演不同的歌舞。例如,在迎親時,“納信”(被選派的能歌善舞、精明干練的娶親人)要用歌聲回答姑娘們的提問,要進行歌舞表演。所以納信在守護傳承土族民間音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娘離家時,娶親隊伍要唱《伊姐》,送親隊伍要唱《拉隆羅》。在款待客人時,雙方要用歌唱的方式表達贊美和回答問題等。
各民族的民風民族活動成了民間音樂的集會場所。這種沿襲民族傳統,由群眾自發組織的非正式的活動行為,每一個參加民間音樂集會的人,每一次的民間音樂的演唱,都成了民間音樂在當代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
2.2 用歌唱守護民間音樂
《星光大道》成就了阿寶和王二妮的事業,也將陜北民歌推上了舞臺,走入人們的視野。陜北民歌是陜北地區的漢族民歌,包含勞動號子、信天游和小調三部分,從各個方面反映出了陜北人民的社會生活,表達了陜北人民的苦樂愛憎。陜北民歌是我國傳統音樂的瑰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民間音樂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空間。2015年,王二妮現身港澳,代表內地獻聲原汁原味的經典民歌,王二妮的演唱受到了港澳地區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人民的高度贊譽。阿寶也在堅持唱歌的最初夢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陜北民歌,了解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
像阿寶和王二妮這樣堅持歌唱夢想,守護民間音樂的人還有很多。例如,守護白族大本曲的云南民間音樂藝人楊興廷,同樣為守護陜北民歌,將自己的事業奉獻于民歌教育的王澤偉等。這些民間音樂藝人用自己的方式,不隨波逐流跟風商業化的音樂風格,放棄獲得豐厚盈利的機會,默默堅守著傳統民間音樂,成為民間音樂的守護人。
2.3 民間音樂的都市生存
民間音樂是傳統音樂,但是不代表只能生存在鄉間田野,繁華的都市也有民間音樂的一席之地。
如果你來到英國,哪些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除了商場、公園、博物館,英國的酒館也是必須要去坐坐的地方。在酒館里,你能最便捷地了解英國的民風民情,體會英國傳統的民間音樂。[2]英國北部的謝菲爾德市是一個有著悠久的傳統民族音樂的城市。這里的酒館古樸平實,沒有富麗的裝潢,有的就只有幾件桌椅,但是卻充滿了濃厚的民間文化氣息。這里的人們依舊保持著對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的熱愛和詮釋。在酒館里演奏民間音樂看起來有點過時,如果酒館里的主人愿意繼續這一傳統,客人喜歡民間音樂,又何樂而不為呢?
英國有悠久的飲酒傳統,家庭聚會,朋友休閑,洽談業務等活動都可以在酒館里進行。到酒館里的客人大部分都是為了喝酒,但是也在這里舉行過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集會活動。酒館里的民間音樂集會沒有商業目的,也沒有真正欣賞音樂的“聽眾”,民間音樂只是作為酒館的背景音樂烘托氛圍。這種音樂集會是自發組織的非正式性音樂活動,參加的人員來自各個行業,有青年學生、白領工人,也有老人和專業的音樂人。他們因為對傳統民間音樂的熱愛,因為內心對民間音樂的深厚情感走到一起,在繁華的都市生活里為民間音樂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3 結語
民間音樂是各民族各地區傳統文化的縮影,處于文化邊緣的傳統民間音樂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今天,對傳統民間音樂的守護不應只是民間藝人的責任,更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義務。
參考文獻:
[1] 王梓菁.淺析中國民謠與英國民謠的藝術比較[J].北方音樂,2016,36(1):153-153.
[2] 杜建容.淺談我國民間音樂之《木葉情歌》[J].音樂大觀,2013(23):132-132.
[3] 葉竹梅,楊淑鴻.甘肅省民族音樂、民族歌舞傳承與保護問題研究[J].社科縱橫,2013(6):119-123.
作者簡介:王惠芹,中央音樂學院博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世界音樂文化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