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和美好的寓意。在產品品牌設計中,我國存在著內容形式單一、構思陳舊等問題,從而使品牌設計缺乏新意和影響力,進而影響到產品的銷量以及企業的發展。在品牌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產品的品牌設計可以和剪紙藝術結合起來,在產品的品牌設計中融入和有效運用剪紙元素,將傳統和現代的設計融合起來,從整體上提高設計的審美價值,從而也使剪紙藝術的價值得到升華。
關鍵詞:剪紙元素;產品品牌設計;運用策略
優化產品的品牌設計,提高品牌的個性化和影響力,是新時期增強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手段。在進行產品品牌設計時,企業要注重深化品牌形象,樹立創新型的品牌意識,實現設計的個性化。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對于品牌設計具有重要影響,也能夠凸顯出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設計的整體審美價值。因此,企業要加強剪紙元素在產品品牌設計中的運用,將現代和傳統藝術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剪紙元素在設計當中的審美價值。本文將重點就剪紙元素在產品品牌設計中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與研究。
1 剪紙元素在產品品牌設計中的作用
1.1 凸顯產品品牌設計的審美意象
剪紙元素在產品品牌設計審美意象的凸顯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而且,色彩是最為直接的語言,只有保證色彩顏色鮮明,才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并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國剪紙藝術采用的主要是紅色,體現出中國民眾對紅色的熱愛和推崇,采用紅色的色彩能夠提升整體設計的美感,并給人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熱情團圓的氛圍,凸顯出一種人性美和文化美。在產品品牌設計中,尤其是食品類,可以將紅色的剪紙圖案作為設計原型,在品牌設計的圖案上,結合企業文化以及產品的個性特點,進行適當的處理,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另外,結合剪紙元素的產品品牌設計具有極強的創新價值。并且,與其他的設計相比而言,更具明顯的區別性以及視覺沖擊性,能夠讓消費者體會出品牌設計呈現出的審美意象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1.2 表達產品品牌設計的形式之美
產品品牌設計的形式美感是每一位設計師的初衷,同時,也是在設計中努力追求的。在融合進剪紙元素的產品品牌設計當中,可以將剪紙藝術的鏤空形式應用到品牌造型設計中,形成線條上的鮮明對比,用鏤空感和透視感呈現出形式上的美感。鏤空的造型形式會給人一種虛實結合的感覺,并在實虛對比當中,產生一種韻律感和節奏感,進而為整體的品牌設計增添一種渾然天成的自然魅力。另外,剪紙藝術是用抽象的造型藝術來表現文化內涵的。因此,將抽象造型元素融入品牌設計中,還能夠借助剪紙藝術的抽象魅力,傳達設計以及產品的個性化特征和現代化的審美。
1.3 展現產品品牌設計的美好寓意
我國的剪紙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洗禮當中獲得了較大發展,并因其獨特的視覺文化符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顆明珠。剪紙藝術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不僅僅展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擁有了很多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因此,將剪紙元素融合進產品品牌設計中,能夠讓整體的品牌設計更具文化特性,使品牌設計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能夠展現出產品獨特的魅力,也能使這一品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追捧。中國剪紙藝術當中的牡丹是富貴的象征;鶴是長壽的象征,代表著多福多壽的美好寓意;魚象征著富貴有余;蘋果象征平安吉祥的寓意。在進行品牌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充分了解剪紙藝術形象中蘊含的美好寓意,從而選擇合理的剪紙元素以及事物形象,用和諧的藝術形態傳達美好心愿,同時也能凸顯品牌的主題。
2 剪紙元素在產品品牌設計中的運用
2.1 抽象造型元素的運用
剪紙是一種較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同時,它的造型目的和規律也具有特殊性。由于剪紙藝術在材料以及工具上面受到限制,因此,在處理形象的過程中,剪紙需要兼顧物象特點以及線條的自然簡單以及美感。那么,剪紙藝術就不能利用寫實手法,在表現藝術形象時要抓住主要特征,大膽取舍,從而突出主體的形體美感。剪紙藝術的物象姿態表現需要夸張,也要有一定的節奏感,確保姿態優美。因而,抽象造型元素在剪紙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往往是用抽象的語言表達對客觀事物的直觀感受,或者是借助具體的物象展現概念,引發人的聯想。剪紙藝術中,抽象造型元素是最能體現出人視覺思維的形式,實現了虛實結合和抽象具體的統一,這樣的造型方式與現代的審美趨向相同。在產品的品牌設計中,進行抽象的再現是體現品牌設計個性化的有效方法,因而,與剪紙藝術的抽象造型元素不謀而合。以酒的品牌設計為例,大多企業為了表現出這一產品的文化意蘊,利用古代圖畫作為造型進行設計,突出其歷史性和審美價值。而如果能夠將酒的歷史以及關于這一產品的傳說用剪紙造型呈現出來,從而對景物以及人物進行抽象表現,利用剪紙的隱喻以及直白手法,在豐富品牌設計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升華剪紙藝術的內涵。所以,將剪紙的抽象造型元素融入產品的品牌設計中,能夠有效地增強產品的民族性,展現傳統文化的特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使消費者產生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提高產品的吸引力。
2.2 鏤空造型元素的運用
剪紙藝術當中的鏤空是借助剪和刀在紙上呈現鏤空的造型。剪紙藝術要求整個畫面上的線條、塊面等組合具有鮮明的色白對比,從而保障實中見虛以及虛中有實,展現剪紙藝術造型的節奏感。與此同時,這樣的虛實效果會展現出強烈的鏤空感。鏤空造型體現了創新型的造型理念,也是突顯藝術美感的重要方法。在進行產品品牌設計中,企業可以靈活、合理地應用鏤空造型元素,將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元素融入整體的設計,再借助現代化的造型技術,使鏤空造型元素與產品品牌的現代化造型和諧統一,從而使最終的設計成品能夠突顯出時代感、民族性以及現代化,進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進一步促進產品的流通和快速銷售。在產品品牌包裝設計中,同樣可以發揮鏤空造型元素的價值,根據產品的特征、功能等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包裝材料進行鏤空,用出色的包裝設計提升整體品牌設計的有效性。例如,對于特產、工藝品的包裝設計來說,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進行鏤空設計,可以運用布和紙的組合,也可以是玻璃紙和棉布的組合,亦或是硫酸紙和瓦楞紙等,先用的包裝設計材料需要與產品的實際特點相符合,借助合理的鏤空設計,體現出設計的美感。此外,由于剪紙的鏤空造型具有極強的通透性,將其運用到產品的品牌包裝設計當中,可以提高包裝設計的層次化。其中利用開窗口的方法對產品的包裝設計進行優化,最為常見且有效,一方面,能夠優化產品的整體造型,體現產品包裝的個性化;另一方面,消費者透過透視外包裝能夠直接看到該產品,從而極大程度上提升產品形象的識別性,能夠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整體認知,使產品的品牌設計得到良好的展現,使品牌獲得推廣。
2.3 色彩元素的具體運用
剪紙藝術的色彩是紅色,同時,這一顏色也是最為原始,但是卻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生命里的色彩元素。紅色給人形成的感覺是喜慶、熱情且富有活力,能夠對視覺形成沖擊,但卻具備良好的視覺效果。在剪紙當中選用紅色,能夠體現出剪紙藝術的象征,用紅色以及爐火純青的剪紙藝術能夠為喜慶的節日氣氛增添光彩,并且也展現出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美好期望。將剪紙的色彩元素融入產品的品牌設計中,能夠表現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將美好和吉祥呈現給消費者,增強消費者對產品品牌設計的認可度,(下轉第頁)(上接第頁)使消費者對其產生深刻印象。例如,在對禮品的品牌進行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將紅色作為主要的色彩元素,并在設計中傳達情意和關愛;在對工藝品的品牌進行設計時,將紅色作為主打色彩能夠象征一種記憶,同時表達淳樸的情感。而且,借助于產品品牌設計的色彩,很容易讓消費者在直觀的識別之后選擇這一產品,提升了消費者的反應速度以及購買欲望。
剪紙藝術對于色彩的要求是恰當把控用色比例,在繁多的對比色中求得色彩的協調,從而簡中求繁,避免同類或者相近色彩的重復使用。這樣的色彩運用方法與產品品牌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同樣不謀而合,但當確定了主調顏色之后,其他的顏色需要在對比度上相應減弱。另外,如果出現多種顏色并置的情況,為了避免給人的視覺造成生硬的感覺,可以將其分別套入黑色。色彩元素運用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產品品牌設計的特色,因此,運用剪紙當中的色彩元素以及色彩設計的原則,能夠極大提升產品品牌色彩設計的水平,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在剪紙藝術當中大量地使用紅色,其原因在于,自古以來紅色為廣大民眾偏愛,并且在多個場合和節日當中廣泛應用紅色,所以紅色成為剪紙藝術的主體色彩。在品牌設計當中,將剪紙藝術的主體色彩作為空間和時間信息變遷的載體,合理地移植到產品品牌設計當中,能夠強化產品的空間和時間價值,在出現產品文化內涵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企業信譽,促進企業持續性發展。
3 結語
將剪紙元素合理地運用在企業的產品品牌設計中,能夠有效提升設計的民族文化內涵,也能夠提升品牌設計的感染力和審美價值。因此,在產品品牌設計中,企業必須對市場進行認真評估,同時,也要對剪紙元素進行分析和采納,化抽象為具體,將傳統的文化和藝術進行再創造,從而使剪紙元素的利用為產品的品牌設計增光添彩。與此同時,在產品品牌設計中也要運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將傳統和現代融為一體,充分展現產品的個性風格特征,突顯民族感和現代感,從而加速產品的流通。
參考文獻:
[1] 陳賢昌.剪紙藝術與現代包裝設計[J].包裝工程,2015(11):51-53.
[2] 劉佳,林鸰.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造型特征及其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3(06):78-79.
[3] 汪輝,肖瓊娜.民間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5(5):36-38.
[4] 郭麗,陳蓮.民間剪紙藝術在后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國外絲綢,2014(15):48-50.
[5] 于瓊,劉莉萍,郭國強,萬彤.現代禮品包裝中民族風格的探討[J].包裝工程,2014(12):223-224.
[6] 閆又文,張新詞.中西剪紙表現技法與審美意蘊的比較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112-114.
作者簡介:張思思(1981—),女,貴州金沙人,華中農業大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品牌設計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