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李燦熙
摘 要:探討人與寵物的“共生關系”,對“共用設計”理論內容進行拓展,并結合“共用設計”理念,總結寵物用品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人與寵物;共生關系;共用設計;設計思路
我國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使得人口老齡化、個性化、封閉化等城市所特有的生活特性加重顯現。[1]在科技日益革新和社會城市化發展的雙重背景下,現代人相互間進行有效交流來滿足心理需求(如排解心理壓力等)的機會和時間逐漸變得稀缺。
飼養寵物,讓寵物與人形成情感紐帶,是現代人滿足自身心理需求,維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選擇。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近幾年來,寵物用品的市場需求日漸增長,但基于過去傳統設計理念下的寵物用品已逐漸不能適配用戶的需求。本文將以人與寵物共生關系為出發點探討,擴展共用設計理論內容,總結寵物用品設計的新思路。
1 人與寵物的共生關系
共生關系指的是不同生物的雙方分別為對方提供和獲取有利于生存的幫助。共生關系產生于兩種不一樣的生物之間,從生物學的角度,幾乎不存在與其他生物產生共生關系的獨立生物。[1]各種生命的形式之間基本存有共生關系。通過這樣一種緊密的、相互提供利益的關系,來最有效最大化地利用生態環境的資源。因此,共生關系具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根據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表明,人與寵物的關系和母嬰間的關系近似。[2]寵物與嬰兒同有可愛、弱小、需要被養育照料等的特點。人通過照料寵物能夠獲得與養育嬰兒過程中近似的心理反饋,一定程度上能產生相同的滿足感。寵物由于其自身智力、能力等因素的局限,使得人和寵物的關系變得非常穩固,寵物從成長到衰亡期間主人和寵物兩者的角色狀態少有變更。現代社會人們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變得更加趨利,人與人間穩固純粹的情感關系日漸稀缺。人們只好通過依賴與寵物間產生的穩固情感紐帶來獲得心理慰藉。有研究曾將人與寵物的關系從歷史的角度上劃分成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將寵物奉為神靈,第二個階段是將寵物當作財產,第三個階段把寵物視為珍貴之物,最后階段則變為了生活上的同伴。[3]人與寵物之間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從“崇拜”到“實用”,再到“親密”的轉變過程。人與寵物的關系現已成為一種共生關系。
基于人與寵物的共生關系,人類發展所獨有的道德體系也推動人們在人與寵物之間尋求利益上的平衡點,得以站在多方角度的立場上去解決有關人與寵物的問題。[4]人與寵物都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在相關產品的設計中兩者都不應該被孤立看待。
2 共用設計理論的拓展
共用設計理論是由1950年提出的“無障礙設計”演變而來,無障礙設計是針對某一部分的弱勢群體所面臨的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其弊端在于可能會給除去針對用戶以外的使用者帶來無法預估的障礙,以致設計的結果適得其反。共用設計的理論則避免了這種問題的發生,共用設計又被稱作“通用設計”,共用設計是指設計的產品不需要對特殊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就能夠使得產品能夠為所用人使用,達到共同使用的目的。[5]在共用設計理論的七項原則中,平等適用性是最為核心的一項原則,即設計的產品能夠平等地適合所有人去使用。
綜上所述,共用設計理論的關注點只是產品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使用。在人與寵物的共生關系下,寵物用品需要既滿足一方的需求,還能滿足或不影響另一方的生活模式與環境,這種兼顧人與寵物的共同需求的設計思路,與共用設計理論的主旨相符。因此,可將共用設計理論原本所涵蓋的范圍從人與人拓展至人與寵物,作為寵物用品的設計過程中的理論指導依據。
3 共用設計理論下的寵物用品的設計思路
3.1 空間共享
大量養寵人士居住在城市公寓或商品房中,寵物的存在使得人們對已不寬敞的居住空間更要精打細算,既要人住得舒適,又要給寵物一定的活動自由。以貓為例,居住在城市公寓或商品房的寵物貓并沒有隨時隨地進出戶外的自由,在室內積累的能量就要通過大量活動釋放。一般情況是購置一個獨立式攀爬架于室內,但是這樣的產品只在有限的垂直方向上使貓攀爬,并且占有一定室內空間。共用設計理論下看待人與寵物的共用空間問題時,就需要充分考慮和尊重寵物原本的習性,并結合居家環境的特點解決問題。“空間共享”的設計思路就是這樣解決人寵共用空間問題的,以德國寵物用品品牌——Goldtatze出品的“墻式懸索橋”為例,就是專門為寵物貓設計固定在墻面上的木質寵物家具,寬度為185㎜,比一般書柜要窄很多,產品頭尾可固定在墻面上,側面看成L型,中間類似沒有欄桿的吊橋。這款產品可以放置在墻壁的上端,既不影響人的室內活動,又合理利用室內空間,擴大寵物的活動范圍。
3.2 功能兼用
把對于不同使用者有截然不同使用意義的多個功能集成在同一產品中,稱為功能兼用。人和寵物的差異性使得寵物專用產品的出現變得必要。但有時主人充滿愛意地購買了包含游樂功能的貓咪用凈水裝置,而寵物貓卻只愿意舔主人杯子里的水。寵物并不能區分某個物品能或不能做什么,一個敞開的鞋盒也可以成為小憩一下的窩,所以某些所謂“專用”只是人們的一廂情愿。以“Duet(合唱)”系列產品為例,其中一款看上去是落地矮燈,鐵線作為骨架圍繞著燈泡,支起了上方的軟墊,點亮的同時,產生的熱量會吸引怕冷的寵物貓臥在軟墊上,一款產品同時滿足人和寵物的不同需求,對寵物使用產品的引導十分自然。
3.3 功能共用
排除特定的不同需求需要滿足之外,有一些需求是人和寵物共有,可以不借助額外的產品就能實現,從這個方面考慮的設計思路叫做“功能共用”。隨著智能家居的發展,能夠實現功能共用的產品也越來越多,如具有WiFi模塊控制功能的空調,原本只是為了實現人們對室內氣溫的遠程調控,卻同時也滿足了寵物在室內的生理需要。寵物主人在不在家的情況下可通過遠程操控來使室內的氣溫以符合寵物的生活環境。
4 結語
人們對寵物的關愛與日俱增,對寵物用品的看法也不同以往。在寵物用品設計的思路上要以共用設計理論為指導依據,通過相關的設計思路來兼顧人和寵物雙方所需,讓產品更加符合時代需求,滿足用戶的期望,真正設計出適應市場,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寵物用品。
參考文獻:
[1] 吳江,莫逸憑.共生式產品整合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2011(24):65-68.
[2] 張茂楊,彭小凡,胡朝兵,張興瑜.寵物與人類的關系:心理學視角的探討[J].心理科學進展,2015(01):142-149.
[3] 李昕.人與寵物關系的社會學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
[4] 戚序,代玉.有關寵物產品設計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9):162+185.
[5] 劉洋,朱鐘炎.通用設計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6] 趙曉靜,韓若嬋.城市寵物飼養的現狀與對策[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2010(01):45-47.
作者簡介:王祎(1988—),女,河北承德人,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與傳媒系專任教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與理論,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