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高考沖刺階段復習,既要研究高考試題,更要研究教情和學情,通過對經典高考試題的分析與講解,達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學會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運用信息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和能力提升。
關鍵詞:實踐層面;沖刺高考;思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6-004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13
一、背景
高考化學復習進入4~5月份,就進入了高考復習的沖刺階段。這個階段學習特點明顯:時間緊、任務重、綜合性強、遺忘快。這一階段主要教學模式一般就是“專題復習+綜合訓練”。在這樣模式的引領下,時間過得飛快,學生的提升卻不大,錯誤依然不斷,分數也不見提高,出現所謂的“高原現象”。學生拼命刷題,教師疲于講解,效果卻事倍功半。
高考沖刺階段的復習不同于高考一輪復習,一輪復習側重知識的覆蓋面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提升以及一定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而高考沖刺階段的復習更側重于“精準定位”、“精致設計”和 “精確講解”。
二、沖刺復習應關注“三情”
1. 研究考情
高考化學到底考什么?是怎么考的?涉及考查的知識點、考查的方式和考查能力。高考試題有一定的傳承性和發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研究2008年~2015年的江蘇高考化學試卷,了解試卷的結構、分值的分布、歷年江蘇考生的得分率;尤其是非選擇題部分的得分率(如表1)。
通過表1,不難看出近五年的江蘇高考試題非選擇題部分得分率基本上想控制在0.47左右,也就是省平均得分在37.5左右。沖刺階段,選擇題部分得分基本趨于穩定,提升已經不大。適當做些“保溫訓練”即可;非選擇題部分整體難度較大,如果掌握一些分析試題的科學方法和答題的一些基本技巧,進行科學規范答題,非選擇題部分的提升還是有較大的空間。沖刺階段,研究的重點應該在非選擇題部分,更確切的說,是在某些區分度非常明顯的非選擇題的一些關鍵設問。
教師特別要研究2011年~2015年江蘇高考試題的非選擇題部分,要知道非選擇題的數量、題型、分值、得分率和了解所考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做到了然于心(如表2)。
通過表2,不難發現,近五年,第16題(工業流程題)的得分率變化比較大,2015年的第16題得分率最低,難度最大,這不是命題者的初心,命題者想控制得分率在0.45左右;第17題(有機綜合題),基本趨于穩定,命題者想控制得分率在0.56左右;第18題(化學計算綜合題)2014年偏難,2015年又偏易,正處于調試階段,得分率在0.50左右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第19題(化學實驗綜合題)一直得分率不高,2013年和2015年難度過大,得分率在0.43左右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第20題(綜合探究題)得分率比較低,得分率在0.43左右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第21題(選做題)得分率在0.71左右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難度比較小。展望2016年高考,工業流程題和實驗綜合題的難度會下降,計算題難度要有所提升,有機和選做題保持相對穩定。
2. 研究教情
教師要明白沖刺階段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選擇何種方式教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要滲透基本觀念教學,抓住核心知識,培養核心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因為這些核心知識、核心方法、核心能力以及核心素養也是課改的要求,必體現于高考試題之中(如圖1)。
老師選擇何種方式教學生,這涉及教學方法的問題。教師應培養學生拿到題目會審題和思考的習慣,立足培養學生的思考力、提取力、選擇力,這是沖刺階段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掌握通法。所謂通法就是一類問題最普遍的思維模式。以江蘇高考第16題(工業流程題)為例,近5年江蘇流程題特點非常明顯:原料(預處理)→反應(物質的轉化)→產品(分離與提純),由于是模擬實際工業生產,流程一般被命題者設置在4步~5步,顯得非常簡潔??疾槌3@著物質是如何轉化的、實際是如何操作的、在哪里進行操作的(反應設備選擇)、化學反應是如何控制的、化工生產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以化學反應為核心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能進行正確的思維導向。以下是以“化學反應”為核心的思維導圖(如圖2)。
3. 研究學情
要研究學生進入沖刺階段的知識的薄弱點,能力的缺失點。同時要引導學生自我診斷,對學生要進行精準定位,找出學生易丟分的點,分析其丟分的原因,是知識漏洞、方法無效,是思維能力欠缺,還是答題不規范造成的失誤。思維與規范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即使進入沖刺階段復習,學生對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運用能力依然薄弱。無法快速抓住有效信息,去偽存真,無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更不會應用。以2015江蘇高考第17題為例:
17.(15分)化合物F是一種抗心肌缺血藥物的中間體,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合成:
(4)已知:,請寫出以為原料制備化合物X(結構簡式見右圖)的合成路線流程圖(無機試劑可任選)。合成路線流程圖示例如下:
信息給出的方式不外乎兩種,第一種“顯信息”,又稱“指定必用信息”,如本題已知:;第二種“隱信息”,又稱“線路信息”,如根據已有知識并結合相關信息。何為相關信息?自然題目中的合成線路給出的信息,首先要找到需要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加工和應用。江蘇高考試題最大的好處是所給信息都是有用的,而且必須要用的,不給無用信息,更不給干擾信息。學生答題的困惑在哪里?不會運用信息,不會運用反應物與產物對照的方法。分析已知信息,解讀信息:運用比對法,很快發現,RCH2CN和RCH2CH2NH2中共同部分是“RCH2”,變化的是CN→CH2NH2,(即),實質就是碳氮三鍵與氫氣的完全加成反應。
繼續運用比對法(原料與產物比對)進行原料與目標產物的官能團比較。
粗看,原料與目標產物相去甚遠(鏈狀與環狀的區別,4個碳原子與5個碳原子的區別,羥基與醚鍵、氨基的區別);但是靜心觀察,結合信息,不難發現產物中的“CH2NH2”的前身應該是“CN”,如何引入“CN”,結合題給信息(C→D)“CN”的前身應該是“Cl”,接下來不難發現,雙羥基變成醚鍵(類比乙醇脫水成醚),以及碳碳雙鍵加氯化氫成氯代烴。接著要思考的是,反應的先后順序問題,是先碳碳雙鍵變鹵代烴呢?還是醇先脫水成醚呢?
高考試題提供第一種答案是先成醚,對高中生而言是比較科學的,因為學生并不清楚醚在酸性條件下能開環,更不知道五元環比較穩定,不易開環。學生們自然認為先成醚,然后加成對環無影響,第二種答案先加成,其實在加成的同時,醇羥基是可以HCl發生取代反應的,副產物比較多,學生是知道該反應能發生的。(附17題合成答案)
特別提醒的是,由于有機綜合試題的難度基本上集中于有機的合成,答題的規范顯得特別重要,確定第一步合成的正確性至關重要,戲稱為“一步死亡法”,即第一步合成錯誤,下面合成步驟即使對,也無法得分。關注反應條件的準確書寫,如氫氧化鈉的醇溶液,還是氫氧化鈉的水溶液,總之教材中的反應條件要熟悉,題目中給出的條件要規范書寫。
三、沖刺復習階段的舉措
高考沖刺復習,需要專題化復習,但不要求面廣量大,而在于精。小專題,精細化復習效果會更快更好,可以開設如下小專題:簡單有機物的合成,化學綜合實驗中條件的控制(目的與作用,包括實驗在操作),信息背景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重視元素守恒、電荷守恒及電子得失守恒在方程式書寫中的應用),信息背景下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等等,每個小專題1~2個題目即可,不在于答案是什么,而在于如何獲得正確答案,如何避免失誤,如何更加規范答題,減少無謂失分。還要引導學生高考試題為什么會這樣命制,還可能怎樣設問。要做到以一當十,事半功倍。沖刺復習階段綜合性訓練必不可少,要練速度,要練準確率,做到下手要快、要準。還要甄別試題,這幾年江蘇高考試題不偏不怪,重基礎,厚能力,考查化學核心元素、核心知識、核心思想和核心能力,需要老師進一步研究考試說明,把握考試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2015年江蘇高考化學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