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純
【摘要】在移動互聯時代,新技術的出現為音樂廣播提供了更多的收聽渠道,尤其是在智能手機上使用的音樂廣播客戶端,不僅改變了音樂廣播的收聽方式,也改變了音樂廣播的傳播屬性。筆者從音樂廣播客戶端的發展現狀、所遇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移動互聯 音樂廣播 手機 客戶端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逐步普及和廣泛應用,我國手機上網人數迅猛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①同時,移動終端上的各類應用需求被不斷激發,數據分析平臺ASO100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約有17萬開發者上傳了新的手機應用軟件,新增應用約47.6萬個。②
為智能手機設計的各類客戶端軟件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其中,層出不窮的音樂類廣播客戶端使每一個智能手機都成為了一臺新式收音機。通過音樂廣播客戶端收聽音樂廣播節目,不僅為手機用戶提供了全新的視聽感受,也使音樂廣播邁入了個性化、分眾專業化和交互式的移動互聯時代。在新的傳播模式下,音樂廣播將會面臨哪些挑戰,迎來哪些機遇,值得從業者思考。
一、手機終端為音樂廣播提供了多元化的收聽渠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無論是在蘋果應用商店還是在安卓軟件市場,人們都可以搜索到大量音樂播放客戶端軟件。這些客戶端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類型模式,主要分為傳統電臺自主研發的音樂廣播客戶端、網絡電臺客戶端和專業音樂播放客戶端等。通過下載并使用這些客戶端,手機用戶不僅可以聽音樂,還可以定制私屬的音樂電臺;不僅可以收聽喜歡的音樂節目,還可以自己當主播;不僅可以“聽”音樂,還可以“看”音樂、“說”音樂。
(一)傳統廣播電臺自主研發的音樂廣播客戶端
傳統廣播電臺自主研發的音樂廣播客戶端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以各電臺的音樂頻率節目為主體的客戶端,如上海廣播電視臺打造的手機客戶端“阿基米德”,用戶不僅可以在線收聽經典947、動感101和流行音樂LoveRadio103.7等上海本地音樂廣播頻率,還可以在線收聽北京懷舊金曲廣播、北京音樂廣播、北京通俗音樂廣播、北京古典音樂廣播、湖北經典音樂廣播、湖北楚天音樂廣播、鄭州經典音樂廣播等多個音樂廣播頻率。同時,“阿基米德”將這些音樂廣播頻率的節目重新排列組合,推出“音樂下午茶”“音樂零負擔”“好歌一卡車”“老歌回憶錄”等音樂專題。“阿基米德”的出現,使地方電臺的音樂節目突破了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可以傳播到任何地方。
第二類是以音樂廣播頻率為主體而開發的客戶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專業流行音樂頻率為主體研發的客戶端“MusicRadio音樂之聲”,除了提供所有音樂廣播節目的實時在線收聽,還提供各類音樂資訊、演出信息、首播歌曲音頻,發布“MusicRadio 中國TOP排行榜”榜單、地面活動的視頻等等,運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使用戶可以全方位體驗流行音樂。
(二)網絡電臺客戶端
目前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網絡電臺客戶端有蜻蜓.fm、喜馬拉雅FM、考拉FM、荔枝FM等,在這些客戶端上可以搜索到多個音樂電臺頻率和音樂節目,不同的客戶端在內容特點上也有很大區別。
以電臺節目集成為主的客戶端,如蜻蜓.fm,因提供海量電臺節目,被業界稱為“聲音的搬運工”。通過蜻蜓.fm,用戶既可以選擇實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上海流行音樂LoveRadio、北京音樂廣播、AsiaFM亞洲音樂臺等世界各地傳統音樂電臺的直播節目,也可以通過“影視·懷舊”“情感·治愈”“歌手·明星”“華語·流行”“翻唱·古風”“放松·純音樂”“歐美·日韓”“小眾·獨立”等主題選擇收聽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節目。經過四年多的發展,蜻蜓.fm已經從最初簡單的電臺集合軟件,發展成綜合性的音頻客戶端。
喜馬拉雅FM是以用戶生產內容(UGC)為主的客戶端軟件。打開喜馬拉雅的錄音界面,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手機錄音唱一首歌或是評論一場音樂會,一些音樂發燒友甚至會將自己制作的音樂節目上傳至客戶端。通過這種方式,每個人都輕松地做了主播,建立了私人音樂電臺。喜馬拉雅FM每天更新排名前50位的音樂節目,目前名次比較靠前的有《徐薇·翻唱》《經典好歌》《周六·不老情歌》《3D音樂空間》等等。在喜馬拉雅FM的“主播管理中心”里,通過“聲音管理”“有聲化平臺Audio+”和“喜馬拉雅大學”等選項設置,引導用戶使用專業的錄音軟件和技術,錄制品質更為優良的音頻產品,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同時,喜馬拉雅FM還提供線下的錄音技術、播音主持培訓,不斷完善客戶端的社交功能。
以專業生產內容(PGC)為主的客戶端軟件,如考拉FM,得利于強大的制作團隊。考拉FM擁有多個自制音樂節目,如《一人一首成名作》《聽誰在唱歌》《音樂靜一下》《聽說很動聽》《那些年,那些歌》等等。用戶在打開軟件收聽節目的同時,可以登錄客戶端與主播進行實時交流。同時,用戶可以對自己喜歡的音頻加上標記,后臺的大數據庫可以通過計算用戶的收聽數據,分析后得出用戶偏好的音頻類型,并主動推送,逐漸生成用戶專屬的電臺。
(三)專業音樂播放客戶端
在移動互聯時代,手機音樂播放軟件成為音樂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聽音樂”是智能手機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目前,用手機除了可以隨身聽各種音樂,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技術Wi-Fi或藍牙技術,把手機與汽車音響或家用音響系統相互連接。在使用手機播放軟件聽音樂的過程中,音樂的種類是否豐富、音樂的品質是否優良、音樂的播放是否流暢等成為用戶衡量軟件優劣的標準。在當下流行的各種專業音樂播放客戶端中,以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的下載量最多。
二、音樂廣播客戶端逐步走向分眾化
賽立信媒介研究通過對全國70個城市的收聽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收音機、車載和手機三類收聽終端中,不同的收聽內容在不同的收聽終端中占有的比例不同。其中,音樂廣播在手機用戶中的影響力更大一些,在使用手機收聽的聽眾中,音樂廣播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30%。③隨著音樂廣播傳播渠道的多樣化,音樂廣播的受眾在手機終端上出現了聚合與裂變。聽眾的收聽偏好各有不同,不同類型的音樂廣播客戶端在受眾群中受歡迎的程度不一,音樂廣播手機客戶端正在逐步走向分眾專業化。
(一)音樂廣播客戶端使用人群結構分析
使用手機收聽廣播的受眾群以年輕人為主,手機收聽終端在30歲以下的聽眾群中使用率最高,特別是25歲以下的青少年;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手機在高中及以上學歷聽眾中的使用率較高;從職業來看,手機在各類職業聽眾中的使用率都不低,尤其是學生和工薪階層,在私營業主和退休人員中的使用率相對較低。④可以看出,隨著年輕手機用戶的增多,音樂廣播的市場份額將可能越來越大。⑤
(二)分眾化進一步強化了“用戶”概念
音樂廣播客戶端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音樂廣播的地域限制,還可以同時提供多種類型的在線節目,并根據用戶的收聽數據推送定位精準的節目內容。如果說“聽眾”在使用收音機收聽音樂節目時,只是在音樂頻率的不同節目之間切換,那么“用戶”是通過手機客戶端在不同的音樂類型中切換的。
(三)音樂廣播客戶端將逐漸實現復合化產業模式
為了適應用戶和市場的需求,音樂廣播客戶端已經不是單純的網絡應用工具,而是從簡單的手機音頻播放走向復合化的音樂產業模式。以酷狗音樂為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酷狗音樂已經從單純的音樂播放器,發展成融合線上演藝及造星平臺、 酷狗LIVE全明星音樂互動直播、酷狗游戲、音樂推廣,以及線下KTV、音頻硬件等的多元化音樂交互服務提供商。如今,酷狗音樂已經成為中國最大、最多元化的數字音樂生態圈,提供從音樂生產、演藝到分發的全產業鏈,即線上到線下(O2O)平臺。⑦
三、開發成本、版權問題和營利模式或將制約手機音樂廣播的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如何建構相互適應的系統,已經成為媒體融合過程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其中,音樂廣播客戶端的服務商面臨很多問題,最為突出的是開發成本、版權問題和營利模式。
(一)開發成本
由于缺乏技術人員,目前國內手機客戶端的開發成本相對較高,一個簡單客戶端的開發費用大概需要6 ~10萬元,稍微復雜的需要10 ~15萬,難度較大或前后臺復雜程度高的系統價格會更高。除去開發成本,后期維護的成本也不低。根據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廣播電臺2015移動傳播百強榜”顯示,“百強”中只有25個廣播電臺有自己的客戶端,僅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說明只有營收狀況較好的廣播電臺才有實力開發自己的手機客戶端,較高的開發成本將成為制約手機音樂廣播發展的因素之一。
(二)版權問題
從2014年開始,手機客戶端進入高速發展期,目前,國內較大的幾個音樂廣播音頻客戶端服務商在內容上都趨向差異化,不論是在用戶數量、終端拓展,還是在內容資源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優質音頻版權必將成為稀缺資源,從而導致價格暴漲。這種情況對音樂廣播客戶端的服務商來說也只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版權保護可以使自己的平臺建立差異化的內容壁壘,憂的是購買優質音頻版權需要更多資金。
(三)營利模式問題
根據德國應用數據分析機構Adjust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軟件總數已超過140萬個,但其中83%都是所謂的“僵尸應用”,也就是消費者實際上“看不到”的應用。如此眾多的軟件如果不被用戶下載,將無法產生收益。中國網民從使用互聯網的第一天開始,就習慣了免費使用,如今這個免費習慣延續到了移動客戶端,多數人都不愿意花錢購買應用軟件,因此開發者不得不尋求其他的賺錢途徑。從用戶體驗上分析,使用音樂廣播客戶端的用戶,在打開手機的同時,可能不僅局限于客戶端本身的使用、評論、訂閱等,同時也會使用其他附加服務,如網絡購物、生活服務等等,所以音樂廣播客戶端不應局限于內容生產,應嘗試進入其他領域,打造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其他平臺入口。例如可以把歌曲推薦、演出資訊、門票以及周邊產品的銷售融合在一起,將音樂廣播線上節目和線下服務相結合,形成綜合立體的營利模式。
四、傳統音樂廣播和手機客戶端應互通互融,謀求共同發展
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⑧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一)傳統音樂廣播和手機客戶端的有效結合應考慮其不同的傳播屬性
傳統廣播和手機客戶端作為兩種不同的傳播工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以往傳統廣播媒體開發的客戶端,只是簡單地把音樂廣播的節目內容照搬到客戶端上。經過實踐檢驗,這種方式顯然不是很有效。傳統廣播是“線性”傳播方式,而手機客戶端則是“點狀”傳播方式。目前傳統廣播生產的內容如果要為手機客戶端所用,大多需要進行二次加工,現有的做法是在已有的節目內容上按欄目、風格、人物等進行分類整理。如果要想二者更好地互為所用,可以考慮按需生產,也就是傳統廣播在已有的節目設置上,考慮手機用戶的使用需求,直接生產可以為手機客戶端所用的內容。
(二)在技術和人力資源共享的同時要注重專業技能培訓和合理的結構布局
有關資源共享的話題,已經從新聞延伸到了音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2016年最新提出打造新聞資源共享的“中央廚房”,同時也提出了打造文藝資源共享的平臺。不同于新聞的時效性,音樂資源更注重專題性,如何將已有的音樂廣播節目深耕細作,將已有的優質音樂廣播節目資源轉化為網絡節目資源,是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傳統廣播媒體研發新媒體的做法,一般都是成立新的新媒體部門,或者是將新媒體業務外包給專門的手機客戶端服務商,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對相互之間的業務處于一個互相不了解的狀態,無法做到資源真正的共享,也不能有效地處理信息。所以,在深化“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人員培訓和結構調整尤為重要。
(三)通過建立數據庫和云平臺,打造新的傳播方式
2015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科學院簽署協議,以建設“中國廣播云平臺”項目為先導,開展全面長期戰略合作。⑨“中國廣播云平臺”面向全國廣播電臺、行業機構、個體用戶開放資源共享與定制化服務。項目依托各地廣播電臺的內容資源,采用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智能檢索等先進技術,實現電臺之間的互聯。201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將與上海市政府、中國移動聯手打造中國最大的4G手機音頻集成播控平臺。可以說,通過資源共享、集中處理,各類信息、音頻以更適合新媒體的形式傳播給各類用戶,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
五、結語
音樂廣播客戶端作為移動互聯技術的產物,一方面會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進步不斷成熟;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移動互聯業界,類型化、分眾化、復合化的發展需求,對移動互聯技術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機收聽終端作為融媒體時代的重要傳播手段,在未來會更加智能化,音樂廣播客戶端所提供的信息融合程度和交互服務范圍也必將更深、更廣。
注釋
①李雪昆 趙新樂 《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50.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年2月1日第1版。
② 搜狐網 《App Store(中國區)2015年度數據大盤點》,http://mt.sohu.com/20160122/n435456239.shtml.
③④⑤梁毓琳 《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現狀及趨勢——2014~2015年全國廣播節目收聽表現分析》,《中國廣告》,2016年第2期。
⑥吳佳妮 《優劣勢并存的分眾化傳播及應對策略》,《商場現代化》,2009年2月(上旬刊)。
⑦問未 《2015年度APP分類排行榜》,《互聯網周刊》,2016年第1期 。
⑧張成良 《“多媒體融合”泛媒體時代的生存法則》,《傳媒》,2006年第7期。
⑨《央廣與中科院攜手建設中國廣播云平臺》,《中國有線電視》,2015年第2期。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節目中心)
(本文編輯: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