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雪山魂塑》作為第一部直接描繪我國近代史上艱苦卓越而及其悲壯的軍事題材的民族器樂作品,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將對這一全新而又特殊的題材——“軍事題材”進行闡述;并論述如何通過合理分配弓段來輔助此曲的情感表達 ;同時與大家分享筆者演奏《雪山魂塑》的經驗等等。從而使更多的演奏者能夠在演奏該曲時,既能掌握好技術方面的節奏音準快速換把等問題,又能把握住本曲穩健的感情基調。
關鍵詞:代入感;軍事題材;弓段;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32.21;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01-01
一、軍事題材(就本曲而言)
二胡,作為一件最具中國風味的樂器之一。筆者認為,不應當總是演繹一些花花草草各地美景,亦或是一些苦情橋段。而應當抓住其帶有濃重中國風味這一特點,去演繹那些塑造民族英雄,飽含著及其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即軍事題材)的樂曲。本曲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作者將“長征”這一史詩性題材完美地運用到了民族器樂作品中,給人一種全新的試聽感受。正如劉文金老師對金鐘獎參賽選手說的那樣:“擺在你們面前的不再是民間小品《一枝花》而是紅軍戰士的一桿槍。”
二、結合自身演奏經驗,列舉該曲的重點及難點
1.節奏。在樂曲開頭部分,作者運用了大量的連續前三十二后十六的節奏型,以描繪紅軍戰士們不畏艱辛堅持前行的強大意志力。譜例:
分析譜例,不難發現,每個后十六的音符連接起來就是若干組上行音階,我們應對其做重音處理,通過強調音階的上行來表達出紅軍戰士對于前進的堅持。由于是重音倒置,所以在演奏時,我們盡量把最先出現的兩個三十二音符當做弱起節奏,那么緊接著的后十六就直接演奏為節拍重音就可以了。如此,便既能突出上行音階又能把持住此曲的穩健了。
2.重視該曲中特殊技巧的處理,以更充分的表現出作者想要描繪的音樂形象。本曲中的撥弦與二胡曲《賽馬》中的撥弦截然不同,后者突出表現的是人們在騎馬時的那種種快樂活潑感。但在本曲中,作者則運用了撥弦來表達紅軍戰士們對親人的相思之情。因此,在演奏時,我們應當盡量將撥弦演繹地溫馨,纏綿一些。手指緩慢擦弦,把琴弦當作自己萬般思念的親人來撫摸。雖然在實際生活中,久久不能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親人。但親人卻一直住在紅軍戰士們的心里,從未離開過。這種似近似遠的關系,就好像切開的蓮藕一般——藕斷絲連。而我們撥弦的手指與琴弦之間,也要有這種藕斷絲連的感覺,每撥一下琴弦,要感覺手指與琴弦之間就像連著細絲一樣——滿滿的都是纏綿,溫馨和思念。
3.通過巧妙分配弓段來輔助情感表達。音準,節奏,強弱,音色是音樂的四個基本要素,在實際演奏中,我們除了要遵守這四要素外,還要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盡可能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情感意境。下面筆者就以本曲前兩部分為例詳細地分析一下: (1)征途。征途——描繪地是紅軍戰士們在長征中,表現出的堅韌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們在演奏時,神態上要極端的自信和堅定。為了突出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一部分里,大都選用帶有重音的滿弓來演奏。對于樂段中出現的同一音型的上行音階,演奏時,應隨著音階的上行而加長弓段,做漸強處理。以此來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神態。對于若干組模進上行的音階,每一組的弓段都要由短到長,迂回反復,在視覺和音量上給人一種跌宕起伏的感覺,以突出長征路程的艱險以及紅軍戰士們不畏萬難堅持前行的信心;(2)雪山。這一樂段講述的是:一座座雪山突然而至,面對陡峭的大山,戰士們開始思念,回憶過往的美好,并互相傾訴,不斷思索,從而獲得了無限的力量,勇登雪山。在這一段落中,演奏者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心聲”部分。既要演奏出優美的旋律線條,又要飽含著憂國憂民的心思;既要懷念著過去的美好,又要帶有些對美好漸行漸遠的遺憾;既要有著對人生的釋然,也要有對長征勝利的渴望……所以,這一段落的弓段分配尤其重要。我們使用弓尖部分即左半弓來演奏,用右手與身體的距離感來描繪戰士們對過去美好生活的模糊回憶。
三、結語
《雪山魂塑》作為第一部直接描繪我國近代史上艱苦卓越而及其悲壯的軍事題材的民族器樂作品,與往常一些傳統的二胡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對演奏者們來說,這一類型的作品是一個新的課題和較為陌生的藝術表現領域。筆者希望,借由本文拋磚引玉,能吸引更多的演奏家們來分析這一類型作品及其演奏,以此來讓更多的演奏者們參考借鑒,使大家更多的了解《雪山魂塑》并更好地演奏這首作品。
指導教師:于漢
參考文獻:
[1]趙寒陽.二胡演奏藝術的三要素[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03).
[2]鄭穎.劉文金與他的二胡作品[D].西安:西北民族大學,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