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摘 要:在繪畫中,線條的表現是造型語言的重要因素。畫面中線條的不同表現能夠傳達畫家不同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情感。因此繪畫的線條把握對于繪畫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在繪畫中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傳統、美學的觀念、繪畫的表現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異,所以線條在中西方藝術家的繪畫中也各具自己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繪畫線條;線條表現;異同;比較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58-02
線在中西方繪畫中都是為造型服務的,但是中西方文化和審美的不同,畫家所表現的線條形式也不盡相同。因此中西方在繪畫線條表現上也有很多不同,本文通過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與明代畫家唐寅兩位繪畫大師在人物作品中用線的不同,來進一步了解繪畫中線的表現形式。
一、西方繪畫中的線條
線條的運用是造型的重要應用,線條在西方繪畫中強調身體結構的表現,用一種科學的、嚴謹的手段來塑造物體本身,是為了更形象的展示和解釋事物形體結構。在西方繪畫中通過線條的運用、畫面整體語言來體現作者自己內心的感受。西方繪畫中線條的運用在其繪畫史上起著重要作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開始對繪畫線條本身的表現及節奏韻律進行融合。
二、中國繪畫中的線條
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線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線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最基本起主導作用的造型語言。中國繪畫中的線是基于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特別是中國畫和書法,所以線條包含了中國繪畫的諸多元素。它不僅可以顯示對象本身,而且還可以賦予它更多的內容。使中國畫有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三、波提切利和唐寅在繪畫藝術的線條表現上的差異分析
隨著中西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等不同的意識形態在審美觀念上的不同,中西方繪畫線條藝術,在特殊的意識形態和使用線的方法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表現形式,雖然唐寅與波提切利對線條的理解、對衣紋處理的方式上有所區別,但我們從中感受到兩位畫家有自己獨特的線條表現形式,并能夠通過線條體現對物象塑造的精神內涵,形成豐富多彩的節奏與韻律,從而使作品產生獨特的美感。
(一)用線造型功能上的差異
波提切利對繪畫線條的認識和應用是非常理性的,線條是繪畫造型語言的一部分,是對物體在外形輪廓和體積輪廓上的概括。繪畫中線的運用,是造型的基礎所在。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為坦培拉繪畫,因此他運用大量的柔和、流暢的線條來表現自己的繪畫語言,凸顯畫面的動感和節奏韻律,使得畫面更加生動優美。維納斯站在海扇貝殼上,其風中搖擺的長發運用優美線條表現的淋漓盡致,周圍蕩漾的海浪也是通過有節奏的線條進行刻畫,使得整幅畫面極具動態美感。這流暢的線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覺沖擊,如身臨其境。并在線的表現方法上注重多種表現形式的運用。
唐寅對線的運用體現自身繪畫的全過程,線條在其繪畫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唐寅更注重線條情感表達的作用,從而使不同的用線表現出不同藝術風格。唐寅的《王蜀宮妓圖》沿襲唐代傳統,衣服做鐵線描,線條細勁流暢,肌膚節奏感,富有彈性和質感,冠服紋飾描畫尤見精工,細致入微。展現出高超的繪畫功底和線條的巧妙運用。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兩位畫家在線條造型功能上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波提切利對于人物的表現上強調輪廓線的清晰、流暢,在繪畫的表達上注重寫實,用準確的線條來表現出三維體塊的客觀存在。而唐寅繪畫完全是以線作畫,用不同的線區分皮膚、衣服、頭發,畫面是依靠線條來表現人物的形體、質感、量感以及空間,使我們能清晰的看出人物的姿態,欣賞畫面中人物優美的表現形式。
(二)用線造型的思想觀念差異
兩位畫家在用線上的不同離不開思想觀念上的差異。波提切利正處于文藝復興時期,受人文主義思潮影響,在描述現實生活的人物形象時,吸收古典主義繪畫,追求物象的真實,把模仿自然看做藝術的內容,因此他繪畫的線條多具一種客觀理性的思考。與之不同的是,唐寅處于明朝中期,此時的封建禮教苛制愈演愈烈,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思想禁錮愈加嚴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仕女形象是憂郁與柔弱,可以使男性反視自身的強大,借此來表達自我慰藉的目的。仕女憂郁和柔弱的形象,極大地引發了文人階層的共鳴,也為這一時期繪畫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唐寅的繪畫線條偏于主觀感受,能運用游離感極強的線條表現出畫面線條特有的形式美感。
(三)用線造型的文化差異
從波提切利和唐寅的繪畫線條表現形式中可以看出中西方線條造型文化上的差異。中國繪畫一直用線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用線筆法,如點、勾、皴、擦等。這些用筆的方法不僅豐富了線條的表現形式,也使線條在中國繪畫中從簡單向復雜、單一向多元的演變。這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風格形式的形成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通過畫家反復探索與實踐,并經時代考驗的結果。西方雖然同中國一樣從線刻畫物體開始,但是文藝復興傳播人文主義思想,所以西方對于線條的表現是相對理性的。他們認為線是點運動的延續,西方繪畫中運用線條來傳遞真實的物象。在運用線條表現對象的形象和結構上具有明顯的科學性,所以西方藝術更加崇尚線條對物象的真實性和準確再現。
綜上不難理解中國繪畫力求美的境界和思想的高度,注重線條本身的氣韻生動。西方的繪畫追求真實,并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從而推動西方繪畫的向前發展。基于指導方向的不同,中西繪畫在用線造型的差異,從而兩位畫家在用線的表現上也有所不同。
四、波提切利和唐寅在繪畫藝術的線條表現上的共性分析
兩位畫家的線條也有相同之處,線條是用來表達主觀感受和抒發個人情感的載體,這一點在兩人的作品中都能體現出來。波提切利的畫面是通過精準嚴謹的線條進行物象輪廓的繪制,坦培拉繪畫技法中通過線條的相互關系來表現畫面的明暗、體積。而在這一點上,線條優美的表現,或大膽或隨意,并沒有拘泥于反復交錯的各種線條,這使得西方繪畫的語言更加豐富。唐寅的繪畫線條遒勁暢利、剛健方折的筆法,具有剛柔相濟,工筆與寫意并用的特點,使線條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兩者的在用線造型上都非常嚴謹,線條柔韌、有力,使作品增加了更濃的色彩。從兩位畫家的繪畫用線表現上不難看出二者同時具有對線條豐富的表現力和多彩的藝術美感。
五、結語
不同形式和特點的線條在古代和現代繪畫中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它可以代表事物不同的情感表達。線條在繪畫藝術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線條在中國繪畫中的表現還是在西方繪畫的表現,都需要通過線來塑造形體。在中西繪畫中,盡管存在著繪畫技法和線條表現的不同,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律,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繪畫語言。中西方的繪畫線條的表現有所不同,但發展到最后又不期而遇的走到一起,說明線條有著自身的獨特藝術語言。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無論線條在畫面上以什么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都伴隨著人們所喜愛的繪畫藝術,也使藝術家對線上充滿了熱情與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得人們對線條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創造出更具魅力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黎冰穎.唐寅人物畫研究[J].蘭臺世界,2011(28).
[2]朱雙.西方繪畫大師波提切利[M].重慶:重慶美術出版社,2009.
[3]喬大林.立體空間的線—西方傳統繪畫中輪廓線的造型特征[J].甘肅高校學報,2007(03).
[4]任俊杰.淺談中西繪畫對線條的理解[J].美術大觀,2009(06).
[5]王宗英.明朝仕女畫的社會學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