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杜霄霞 尉孝琴
【摘要】:家庭農場最先起源于國外發達國家,近年來引入中國,家庭農場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個類型,這與國家的土地面積有直接關系,像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基本都是大中型農場,土地面積相對小一些的國家,例如德國等就屬于中小型規模。家庭農場區別于我國傳統的土地耕種方式,在我國屬于朝陽事業,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旨在分析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家庭農場的作用,為促進家庭農場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家庭農場;作用;建議
前言:我國傳統的耕種模式主要是春種秋收,農民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農業知識,只是單純的生產糧食,將糧食賣出,家庭農場與傳統的耕種方式不同,使耕種更規范化,并且將收獲的產品進行商業化處理,從而不僅僅只賺取耕種的產量價值,追求將利益最大化,由保守的耕種保障逐漸向商業化經營轉變。將家庭農場作為農業行業經營的主體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得到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廣,國家支持鼓勵承包土地發展家庭農場作為一條新的農業農村改革道路。
1、家庭農場的概念
隨著家庭農場的規模化,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的耕種模式大多是農民手工耕種,只起到生活的保障作用,家庭農場的工作人員被稱為農場主,是以家庭為單位,家庭的每個組成成員是主要勞動者[1]。在從傳統向現代的經營模式轉變的同時,需要農場主具備更加先進的思想和掌握相關的一些運行知識,主要承擔農場風險和決策運營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不斷發展。
隨著城市化的熱浪,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大多數農民工扎根城市,不再愿意回到家鄉耕種,留守在農村的人口以老人、孩子居多,缺少勞動能力,對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差,而且承擔風險能力較差[2]。在我國大部分家庭農場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并不成熟。
2、農業技術推廣中家庭農場的作用
農民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代表著累、苦、沒文化、社會底層等等,大多數農民子弟在學校上學之后都選擇留在城市,導致耕地的主要勞動力“進城”打工,這就導致農民耕種出現斷層的現象,家庭農場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農民的看法,為農民的斷層注入新鮮血液,“職業農民”一詞應運而生,他們以土地為基礎,尋求更高層次的突破,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將農業商業化,不斷創新求發展,同時也為農業技術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
2.1家庭農場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促進
家庭農場與“一家一戶”的耕種方式不同,一家一戶小面積的耕種對整體的農業不能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小面積的耕種由農民自己動手完成,基本不需要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家庭農場的耕地資源較為廣泛,而家庭農場的勞動力是家庭成員,家庭成員是有限的,對于大范圍的耕種就需要使用更先進的技術來進行處理,播種、撒藥、回收都是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所不能完成的,所以,家庭農場對引進農業技術是迫切需要的[3]。
大面積耕種如果采用人工播種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同時也浪費時間,而且雇用人力需要大量的資金,這是對資源的變相浪費,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通過機械化的播種可以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
2.2家庭農場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
家庭農場與傳統農民的區別還在于,傳統農民都是自己選種、播種、施肥等,缺少專業的農業知識和技術支撐,對于農作物產量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保證每年都基本一致就可以,通常關心的是農作物價格。而家庭農場作為大范圍的土地擁有者,土地資源需要通過承包租賃,需要成本,這也就導致家庭農場場主對于產量的要求,需要將利益最大化,合理的使用土地進行規劃,這就需要對于農作物種子質量、肥料、農藥等技術的高要求[2]。家庭農場主通常會去相關部門機構進行咨詢,這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大范圍的農業技術推廣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傳統農民需要轉型就需要對其進行農業技術、經營模式等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同時,農民的轉型也可以促進就業,有效地緩解目前社會的就業壓力。
3、促進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建議
3.1國家政策鼓勵
絕大部分農民可能還不了解家庭農場的概念,國家的大力支持與宣傳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同時國家建立家庭農場綠色通道,為農民宣傳講解家庭農場的有關知識,同時宣傳先進的農業技術,二者相互結合宣傳發展,改變傳統的農民一家一戶小面積經營,擴大經營面積,讓家庭農場流通起來,形成規范化的家庭農場,轉變人們對于傳統農民的看法,推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民學習農業技術,讓農民形成一種先進的農業發展思維。
3.2完善土地相關政策
家庭農場需要大規模的土地資源,完善的土地資源政策可以讓農民更加放心的使用土地,可以建立專門的土地流轉機構,將家庭農場的土地承包租賃等相關步驟簡化,實行土地制度的革新,給農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也可以將土地劃分區域,有利于土地管理,形成科學的規范化格局,提高產業的工作效率與收益,將農業技術的優越性最大化[1]。
3.3財政補貼與技術支持
家庭農場作為新興產業,由國外引進,農民并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這就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帶動農民的積極性,可以加大政府的補貼,讓農民覺得安全可靠,可以嘗試,在資金扶持的同時技術也是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應該聘用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農民進行專業的培訓,為家庭農場這一新興的農業形式創造出優質的條件,從而高速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推廣[3]。
結論:本文在對家庭農場的概念分析的同時結合目前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得出家庭農場對于農業的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這種新型的農業生產形勢也將會成為農業經濟推廣中的主體,最后提出有利于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建議,希望對家庭農場未來的發展起到一些微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勇,肖龍,陳杰,黃波,張體剛,羅傳浩,王茂理.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20:6843-6844.
[2]宋萬勇,徐昌文,王梅,王華東.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J].南方農業,2015,18:138-139.
[3]羅方圓,李新然.關于家庭農場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探析[J].經濟視角(下),2013,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