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 李曉寧 皮亞男
【摘要】:環境風險防范是當前地方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有效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風險防范的關系,在保證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因此遭到的破壞。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很多生產、經營行為都會給環境帶來風險。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門深入了解本地的實際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然后在此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預防和處理,最終達到有效保護環境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風險;風險防范;措施管理
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都在強化環境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在遵循一定的生態發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堅持科學發展、強化環境管理、建設生態文明,積極促進環境公平正義、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其獨特的新意,生態文明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有機結合的一種文化,是科學發展觀的一種體現。為了把我國建成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強化環境管理、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1環境風險的類型與現狀
1.1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
在實際中,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當前,我國部分城市中有很多大型化工企業,并且多數位于河流沿岸。這些化工企業的產品運輸、廢水排放都會對河流水質造成嚴重影響,而一旦河流被嚴重污染,就會對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巨大影響。同時,這些企業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也是造成突發環境事件的重要誘因,所以地方企業和部門應當充分重視危險化學品的運輸風險問題。
1.2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近年來,地方危險廢物的數量逐年增加,其中,冶金、化工、石油等行業是主要的風險來源,但地方政府往往存在對危險廢物的處置能力不強、處置設施建設進展緩慢、危險廢物處置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這些問題進一步造成危險廢物傾倒、非法轉移情況的增多,進而大大增加了環境污染事件的數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另外,很多企業存在危險廢物臨時儲存不規范的問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環境風險。
1.3重金屬環境風險
當前,很多地方的環境開始受到重金屬污染物的影響,其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鉛、汞、砷等。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電光源制造業、鉛蓄電池制造業、熱處理加工業,化學品制造、礦山開采、金屬表面處理和化學原料等。在很多城市,重金屬污染企業都存在分布混亂的問題,在工業園區實現統一管理的少之又少。這增加了環境監管的難度。另外,很多關停的涉重企業都存在重金屬污染遺留問題。這些遺留污染通常都具有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大的特點,對環境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2環境風險防范對策
2.1由思想出發,改變經濟發展觀
從源頭來看,對于中國城市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的關鍵,是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即把經濟增長作為唯一目標的發展觀。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并呼吁人們自己認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是使經濟發展可持續,造福子孫后代的重要方式。如政府應加大對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和投入,使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政府應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調整產業結構,減緩過重的環境承載壓力,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核心,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綠色生產方式;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政府應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將環境保護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保證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政府應積極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環境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公眾的消費引導,大力推行綠色消費和可持續消費,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的宣傳教育,號召人們樹立環境倫理觀念,重視資源的觀念和保護生存環境的正確認識,每個公民只有具備了正確的環保知識、行為、態度與意識之后,才能清楚自己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2.2加大城市林地建設的扶持力度
城市林地的建設需要政府的資金扶持,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城市林地所發揮重要作用有著清晰的認識,進而擴大對城市林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城市林地作為一項公益性、基礎性的城市建設項目,需要在林地的建設之中,投入巨額資金予以支持。城市林地的建設,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呈現出高成本建設趨勢。而且城市化進程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這些都與城市林地爭搶了資源。因此需要在城市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上,合理規劃建筑用地和林地用地,然后以此擴大城市中林地的占地面積,提高城市中,綠地、森林的面積,擴大水域在城市中的占比,發揮好林地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作用。加大對城市林地的扶持力度,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要規劃好城市的建設用地和總體建設方向,要出臺和制定保護城市林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城市林地建設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從法律層次注重城市林地的保護工作。社會各界要自發的重視林地資源的保護,自發的參與公益性的林地建設。城市居民要有保護城市林地的意識和行動。在城市林地的建設上,要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建設方向,要以生態環境為主要建設目標,把林地與水域、交通、城市功能區等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共同發展。
2.3加強執法力度,強化環境管理
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我們國家有關領導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部對環境違法問題嚴重,環境違法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市級人民政府分管環保的副市長進行約談。紀檢監察部門對環境保護部門有關人員的失職、瀆職問題進行追責。環境保護部門對一些長期超標排放企業進行“按日計罰”,改變企業違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的現狀。環境保護部門對私自設置暗管、通過滲井滲坑等規避環保部門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以及擅自竄改在線監控數據的企業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直接移送公安機關進行行政拘留。同時,環境保護部門對那些長期違法,整改不到位的企業進行查封、扣押,對超標排放等問題可以進行限產、停產。
結束語
良好的環境質量是生態文明的前提條件,強化環境管理,大力治理環境污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探索、實踐和總結,才能夠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生態文明,形成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徐忠麟.生態文明與法治文明的融合:前提、基礎和范式[J].法學評論,2013(06):52~60.
[2]于靜.新興焦化工業園區大氣中有害物質分析與控制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1-81.
【作者簡介】 姓名:周前 李曉寧 皮亞男
籍貫:山東聊城
學歷:工程碩士
專業: 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