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校本課程理念的出現彌補了國家課程難以全面適應學生發展的缺點。對于初中化學學科,校本課程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要放在培養學生化學能力和開拓學生視野上,在內容上要包含化學學科知識和化學學習方法,形式上要貼近生活實際,重點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 校本課程 開發與應用 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和信息時代隨之來臨。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改革單一的課程管理模式,實施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管理的建議,增設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應用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要求,不僅能教會學生相關的文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新時代的化學教學開辟了新的方式。校本課程作為教育改革的產物,已逐漸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焦點。“什么是校本課程”“為什么要推行校本課程”“如何實施校本課程”都響應了新課改要求,是實施三級課程管理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化學校本課程概述
校本課程是指教師和學校根據本校的特色,在學校內部開發的一種新的課程板塊,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學校科技特色的重要體現。初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滿足了學生的目前發展需求,還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學是目前中考考試中的一個重要科目,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化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但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因隨意性太大、沒有明確的目標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種科普活動。
二、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價值
1.貼近學生實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由學校教師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的,它不同于國家和地方的課程,它更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初期,要對學生的化學掌握狀況進行充分了解,把握學生的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化學校本課程面對的僅僅是本校學生,涉及面小,能夠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的學習模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化學與生活”的相關內容時,校本課程能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所學的各種化學物質,從而提高其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2.促進化學教師專業成長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是一位課程“執行者”和“教書匠”,而通過開展校本課程,教師的角色轉化成了“研究者”和“決策者”。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特點,開設國家課程以外的課程,為教師的持久學習和能力提升提供動力。在化學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化學前沿科技知識的了解,及時將其補充到教學中,促進自身向專家型教師發展。例如,講解校本課程“有機合成材料”的內容時,教師不僅要深化教材上的知識,還要不斷學習和掌握前沿的有機合成材料,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3.弘揚學校特色,提高學校知名度
化學校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學校特色,不同地方、不同學校會有不同內容的課程設置,是對國家化學課程的進一步細化與提高。化學校本課程不僅能展現出學校對國家化學課程的學習狀況,還能體現自己學校的科技人文特色。化學科技創新小組的一些活動,也能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例如,回浦中學朱恩老師的“化學微實驗”校本課程,獲得了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特等獎,通過媒體采訪和報道,提高了其所在學校的知名度。
4.緊密學科聯系,促進學習知識體系化
化學與物理、生物都屬于科學學科領域,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但為了教學方便,我們人為地將化學孤立地劃分出來。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能夠增強化學與物理和生物學科之間的聯系,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對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并靈活運用。同時,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還有助于促進其他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
三、化學校本課程開發思路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化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國家化學課程已難以滿足他們對化學的求知欲,因此,在化學校本課程設計中,要適當加入化學學科本體知識內容,讓學生在化學校本課程的學習中,領悟化學規律、提高學習能力。整個課程的安排要圍繞化學本體知識來展開,也可選取某個領域或者某個領域中的物質來展開,但要涉及國家化學課程中的內容,不能脫離化學本體知識。在化學校本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難度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安排課時。
四、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1.對國家課程內容的進一步拓展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是在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要求基礎上開展的,因此要以化學學科本體知識為基礎。課程標準中的學科內容主要包括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物質的化學變化這三個主題。校本課程的設計內容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即“對物質的認識”“物質結構分析”“化學變化”。其中,“對物質的認識”是化學學科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要求,物質的組成、性質、用途作為物質認識的主要形式,能夠引導學生觀察和研究身邊的一些物質,并了解它們的特性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國家課程標準中,化學課程對空氣、水等常見的溶液、金屬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等做了較詳細的講解,在校本課程中可以對這些物質的一些性質做補充或更深入的講解,以增加對其用途的認識。
2.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開展實驗
根據初中學生及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應注意對實驗設計方法、實驗操作與技能、科學探究思路等進行科學的選擇。在實驗設計方面,初三化學上學期的實驗只涉及“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這兩個實驗。在化學校本課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教材上沒有深入講解的實驗,通過趣味性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制作葉脈書簽、利用化學試劑將白花變為藍花、空杯生煙、燒不斷的棉線等實驗。
3.聯系實際,拓展學生視野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在學生學習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注意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以初三化學教學為例,在化學與健康領域方面,通過學習蛋白質、油脂、糖類、維生素等對人體的影響和作用,學生了解了相關食物中這些元素的含量以及每天人們對這些物質的需求狀況,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以及藥物的主要成分等。在材料領域,教師可講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化學材料對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時,對于環境問題,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去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五、化學校本課程內容開發的實例
“化學與健康”校本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一些問題,正確地認識化學環境污染問題,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探究。
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將校本課程內容設定為:第一部分——化學與營養,主要包括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食品添加劑和綠色食品。第二部分——家居中的化學,主要包括家裝材料的選擇、服裝材料的選擇與健康、家庭水源的選取與處理。第三部分——化學與美容保健,主要包括化妝品中的化學、化學在常見藥物中的應用、毒品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吳俊明.中學化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與課程教材改革[J].化學教育,2002(6).
[2]王平.基于科學探究的初中化學教材編制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