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誠 王彩蕓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目標;情境;練習;教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53—01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實施高效課堂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那么,教師應如何運用教學策略,實現高效課堂呢?
一、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案
以往教師備課第一步就是寫教學目標,且大多數教師都是找工具書簡單摘抄。自從筆者重視教學目標后,便開始悉心揣摩,緊扣教材內容,使教學目標既準確,又容易理解。在教案的設計上,筆者從面上走到了點上,盡力抓住文本主旨和脈絡,去大去全,求精求關鍵,用問題來統領教學過程,在備問題的時候主要備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如,在教學《把掌聲分給她一半》一課時,筆者主要抓住兩個問題:1.她是誰?借此通過文本和搜集資料了解孫晉芳其人,這主要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解決。2.為什么要把掌聲分給孫晉芳一半?借此閱讀文本,找到孫晉芳三伏天刻苦訓練與郎平鬧矛盾這兩件事,更全面地了解孫晉芳其人,這主要通過講述、朗讀的方法解決。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加學習樂趣
1.設計精妙導語。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所以,導語應該激發興趣,設置懸念;觸及重點,短小精悍;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2.利用合作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引領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去思考、爭辯,讓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3.開展朗讀教學。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以發掘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能夠體現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
4.靈活處理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不斷雙向交流的動態變化過程,教師應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的這種動態性,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機械地根據預先的教學設計,刻意追求該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教學成果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作業的主人,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己是作業的主人,讓學生明白作業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提高能力、掌握知識,寫作業的過程完全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對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三種習慣:一是自我檢測自我激勵的習慣。二是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三是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習慣。
四、根據實際優勢,爭創個性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教師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教師的課堂上,學生自然會如沐春風。
其次,注重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情感的交流、品格的塑造、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得來的,都是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對此,教師要通過個人魅力,對不同課文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后,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最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運用教學小策略,構建小學和諧課堂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4】GHB0471)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