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要:新課改在要求教師更新知識結構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普遍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比較低,教學反思真正落實起來,變了形、走了調,其現狀不容樂觀。從以“廣泛閱讀”為載體,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增強體育教師的自覺反思意識;以“教研活動”為紐帶,培養體育教師的共同反思習慣等三方面入手,從而促使體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不會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狹隘經驗的累積;能夠堅持不斷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不斷增長。”然而,很多體育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反思時卻很茫然,不知道對課堂教學哪些事件進行反思,認為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沒有反思的價值。這就直接導致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實效。那么如何改變普遍體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比較差的這種狀況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廣泛閱讀”為載體,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這樣評價體育教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介武夫而已”。雖說這句話略顯偏頗,但也折射出部分體育教師的不足之處——讀書少。體育教師讀書少,眼界不夠開闊,理論水平不夠高,這也正是制約我們體育教師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
讀書多了,眼界開闊了,理論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我們體育教師要多讀書,廣泛閱讀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礎和源泉,廣泛閱讀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1.讀教育理論書籍
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事件的深入分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同時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這背后離不開較強的教育理念作支撐。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有選擇地閱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書籍。比如,讀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還有《體育教學論》《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可以進一步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視角來解讀和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2.品名師課堂藝術
除了讀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等,體育教師還要讀人,品各類刊物中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經驗等。
我市的體育學科教育相對于體育教育較發達地區,如上海、江蘇、杭州……無論是教師素質,還是培養的學生素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們設計的課堂,才能在本質上迎頭趕上,減少差距。筆者幾乎用心研讀每期的《中國學校教育》《體育教學》等刊物,書本比較全面地展示各地優秀教師如何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并落實在課堂實踐中,展示他們如何理解、把握和處理教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無論是現在教師極少關注的廣播操教學,還是似乎早已被遺忘的隊列教學……還有耳目一新的創編游戲。書本以名師視點闡述他們的理解和思考,接著以精彩的課堂案例加以點破,最后通過專家“深度對話”為我們作引領。令筆者愛不釋手。
體育教師如果能長期接受先進理論的熏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就會游刃有余,進行反思時就會更加精辟、獨到!
二、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增強體育教師的自覺反思意識
體育課堂是我們體育教師的主陣地。只有抓住課堂,認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因此,提倡體育教師要做到課前、課中和課后都要進行教學反思。
1.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是小學體育教師打好課堂成功戰的首要環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查缺補漏的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教學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一個微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預期達到的教學目標、效果等都了然于胸,才能使40分鐘的課堂順利而且高效地進行。
初步撰寫完教案后,體育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仔細自我發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等,把這些思考記錄下來,通過備注的形式標注在教學設計空白處。如,教師在前滾翻教學時,課前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團身緊、滾動圓”的技術動作掌握上有難度。教學時,設計了“看誰最有本領”為主題的夾繩子練習,要求作一個前滾翻同時繩子夾在腹部、下顎不脫落,此時,孩子們興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領,練習時自然地團緊身體,既減少學生無效、盲目作前滾翻的過程,又使整節課融會貫通,充滿新知學習的巨大快樂。而這一切完全得益于體育教師課前所思、所想。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反思,也是極易被忽視和不值一提的環節。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的一個微妙過程。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尤其是體育課堂是突發事件的高發地,教學中的“意外”更是層出不窮,因此,給體育教師的課中反思意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及時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怎樣應對策略與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開課上,李老師在場地上用小墊子擺成了一個半圓,準備課堂練習用,正在做準備活動時,忽然來了一陣風,把擺好的墊子全刮亂了。聽課的老師想上前去幫忙,都被上課老師婉言拒絕了。只見他用口令指揮學生兩人找一塊墊子圍成一個半圓,并把剛才的準備活動全部改成坐在墊子上做,雖然動作有點簡單,但學生對這種新的練習方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李老師在突發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著應對,化被動為主動,彰顯了李老師過人的課中反思能力。
3.課后反思
教學是一門活的藝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個有著鮮活思想的小學生。教學內容的完成高效與否,往往由小學生身心直接參與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決定。所以,教學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教師預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課授完后,做到每課必思、每課必想,需要教師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課堂出現的閃光點等及時記錄下來,進行認真的剖析、思考,設計新教學,以增強實際教學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反思水平的目的。A.反思成功之處:一節課上完后總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情境創設;有效的課堂組織;及時的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B.反思不足之處: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對待。如:教學時比較顧及離教師比較近的孩子,而那些離教師比較遠的孩子就會被忽略;教師的示范面沒有充分考慮全體學生;隊伍的調整很繁瑣;各環節時間上沒掌控好;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手段不恰當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教學工作的前車之鑒。C.反思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之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反思一下自己對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徹;課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對學生學情和已有知識是否了解。抓住學生的困惑,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判斷問題難度的大小,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然后對癥下藥,今后教學效果定會十分明顯。D.反思教學中學生創新性見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體育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獨特見解,并將學生的好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可打破教師固有的思維定向,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E.反思教學再設計:每教完一節課后,教師就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并進行必要的歸類和取舍,考慮各環節下次的教學思路,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教學藝術芝麻開花節節高。
三、以“教研活動”為紐帶,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隨著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不斷強大,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區里區外大大小小的教研會輪番上演著,以教研活動為紐帶,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交流等,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1.專家引領,共同反思
專家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們的課堂,他們的闡述不僅在理論上支持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育教師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學習機會,細心體會,用心揣摩,反復推敲,取其精華,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在平時的區內各種教研會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一線專家,如體育教研員、各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需要教師自己學會多請教、多學習,才會有專家和教師的語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長。如每次的區內體育教研會,教研員會前布置教研任務并安排幾位有著非常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老師作為觀察團。觀察團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著手,關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方法的運用,練習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語言,練習時間和次數等元素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并要求每位聽課老師撰寫聽、評課分析報告,進行點評和互動交流,最后教研員進行總結和引領。這樣,課堂中存在我們教師心中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煙消云散了。看來,我們的想法畢竟粗淺,離不開專家的引導。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光靠個人的獨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發思維的火花,同伴交流時的表達可以讓思考的問題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重要的是,從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啟發和再思考,又可以隨手記在課本或者教案的旁白處。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對教學反思的提煉和升華。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小學體育教師組內更多的是通過磨課進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開課,先是在體育組內進行磨課幾次,通過組內教師的共同關注、共同交流,尋找課堂的創新點,大伙兒一起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年一位新教師在我們學校掛職學習,要上一節新教師的匯報課,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能讓新教師在教學中大放異彩,我們組內體育教師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從教師的語言和體態,從課堂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過渡語,每一個細節……最后的定稿都是在我們每位教師的交流中誕生的,結果實屬不易。正是應了這句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只有這樣,將專家引領和同伴交流碰撞產生的智慧進行沉淀、消化與吸收,力爭將這些智慧內化到教師的思想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總之,培養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只有做到廣泛閱讀書籍,提高理論水平;平時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靈感的火花,逐漸養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和創造性見解的習慣,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發展,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少斌.教師反思的智慧[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2]肖川.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 謝尾合